[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产紫青霉菌DB1菌株制备麻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3320.4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9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丁若垚;刘国亮;董政娥;黎征帆;郁崇文;张兴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C1/00 | 分类号: | D01C1/00;C12N1/14;C12S11/00;C12R1/8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青霉 db1 菌株 制备 麻纤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真菌制备麻纤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产紫青霉菌DB1菌株制备麻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麻是纺织原料之一,其品种主要有亚麻、苎麻、大麻、黄麻、红麻、罗布麻、剑麻、蕉麻、荨麻和苘麻等。麻纤维是从各种麻植物取得的纤维的统称,具有吸湿、透气、散热和抗菌等其他天然纤维无法比拟的优点。我国作为世界上麻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每年生产的麻纤维及其制品除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作为大宗商品出口美国、西欧及东南亚国家,年均创汇近百亿美元。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消费者回归自然、追求绿色的消费观念推动下,麻类纤维绿色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
亚麻、大麻、黄麻和红麻纤维的主要组成为纤维素,此外还有较多的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非纤维素物质包裹在麻纤维表面。这些胶质,特别是木质素等非纤维素物质胶结在纤维外面,使得原麻呈坚固的片条状。所以,原麻在纺纱过程中须通过一道脱胶过程去除木质素等胶质,以满足纺纱要求。目前,麻纺行业常用的煮练方法主要是化学方法,即利用强酸强碱对原麻或麻粗纱进行处理。化学脱胶工艺能耗大、设备损耗大,且排放的废水无法循环利用,污染问题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产紫青霉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DB1菌株制备麻纤维的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流程短、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产紫青霉菌DB1菌株制备麻纤维的方法,包括:
(1)将产紫青霉菌DB1菌株保存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30℃220rpm培养48h,添加冻存缓冲液;其中冻存缓冲液由磷酸二氢钾0.0627g,磷酸氢二钾0.0177g,柠檬酸钠0.0588g,七水合硫酸镁0.02645g,甘油10mL,加水定容至100mL制得;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值;
(2)在灭菌冷却后的50mL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接入步骤(1)所得的菌一环,在转速220r/min、温度30℃条件下摇瓶培养48h;
(3)将步骤(2)所得的培养基接种入亚麻木质素发酵培养基5L,在转速220r/min、温度30℃条件下摇瓶培养48h得到发酵菌液;其中,亚麻发酵培养基配方为:亚麻原麻木质素5g,KCl 0.05g,磷酸氢二钾0.1g,MgSO40.05g,FeSO4 0.001g,(NH4)2SO40.5g, 补水至100mL定容;
(4)将灭菌后的麻原料与步骤(3)所得发酵菌液按浴比1∶20混合,在30℃,160-220rpm摇床中处理1~4天,除去发酵液,得到麻纤维;
(5)将上述麻纤维和脱胶液混合,在70-100℃温度下处理1-8小时,然后水洗,并按常规的方法上油、干燥,即得到可供纺织用的纤维;其中麻纤维对脱胶液的重量比为1∶8-1∶25,脱胶温度为70-100℃,时间为1-8小时。
步骤(4)中所述的麻原料为亚麻原茎、亚麻纱线、亚麻织物、大麻原茎、大麻纱线、大麻织物、黄麻原茎、黄麻纱线、黄麻织物、红麻原茎、红麻纱线或红麻织物。
步骤(5)中所述的脱胶液是由过氧化物脱胶剂、螯合剂、氢键破坏剂和水组成;其中过氧化物脱胶剂、螯合剂和氢键破坏剂之和与脱胶溶液的重量比1∶8-1∶25。
步骤(5)中所述的过氧化物脱胶剂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碳酸钾、过碳酸钠、过碳酸铵、过硼酸钾、过硼酸钠或过硼酸铵,其用量为麻原料重量的0.25-8%。
步骤(5)中所述的螯合剂是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偏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一种或几种,其用量为麻原料重量的0.1-4%。
步骤(5)中所述的氢键破坏剂是尿素,其用量为麻原料重量的0.05-2%。
步骤(5)中所述的麻纤维和脱胶液以重量比为1∶25的比例混合,脱胶温度为90℃,时间为1小时;其中脱胶液是由过氧化物脱胶剂、螯合剂、氢键破坏剂和水组成的,过氧化物脱胶剂为过硫酸钾,其用量为麻原料重量的5%;氢键破坏剂为尿素,其用量为麻原料重量的1%,螯合剂为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其用量均为麻原料重量的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3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和所连接的外部设备的数字接口确定方法
- 下一篇:电致发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