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外壳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3297.9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5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盛洪;王书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5/10 | 分类号: | B29B15/10;B29C35/02;B29C45/14;B29C7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7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外壳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碳纤维外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兼具碳材料强抗拉力和纤维柔软可加工性两大特征的化工新材料,是新一代的增强纤维。它的密度不到钢的1/4,但抗拉强度却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也高于钢;与传统的玻璃纤维(GF)相比,杨氏模量(指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是其3倍多。其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外壳也日益丰富。目前电子产品外壳主要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用碳纤维材料制成手机外壳,不仅丰富了手机外壳产品的种类,且制成的手机外壳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外观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公开第101254654号中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加工工艺,该工艺的处理步骤中采用碳纤维片材和塑胶功能部件分别成型之后,通过粘接剂将碳纤维片材粘接在一起。该方法中碳纤维片材的成型固化时间长,且在后续的粘接过程中,直接粘接工艺复杂,装配精度差,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公开第1962247号中公开了塑胶件表面具有碳纤维质感的表面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先将碳纤维热压成型为薄膜之后,再通过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模具将塑胶与该碳纤维薄膜注塑成型在一起,然后在碳纤维表面进行UV漆喷涂,并反复研磨。而该专利中塑胶与碳纤维薄膜直接通过热塑性塑料的流动性及注塑模具的温度使得二者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的强度不够,碳纤维薄膜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碳纤维外壳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步骤:碳纤维丝束编织成一定的结构,然后将编织的碳纤维材料在树脂中预浸;
2)、热压成型固化步骤:将预浸过树脂的碳纤维材料在热压成型机上热压固化获得碳纤维片材,热压时间10~20min,热压温度为80~160℃,热压压力为2~8MPa,然后冷却开模;
3)、加工处理:将碳纤维片材在CNC上进行切边、钻孔等加工成所需要的结构;
4)、模内注塑成型步骤:先在碳纤维片材上涂覆一层热熔胶,烘烤干燥后,将处理过的碳纤维片材置入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形成产品;
5)、表面处理步骤:将产品进行表面喷油、打磨、印刷等外观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可具体分为以下步骤为:
(1)先在产品的外壳上喷涂干膜厚度为5-10μm的双组分环氧树脂底漆2遍,每次喷涂后流平时间为10min,再将外壳置于50-60℃的温度下烘烤10min,然后再将外壳置于80℃的温度下烘烤30min,最后打磨。
(2)接着再在外壳喷涂干膜厚度为5-10μm的透明中涂2遍,每次喷涂后流平时间为10min,再将外壳置于50-60℃的温度下烘烤10min,然后再将外壳置于80℃的温度下烘烤30min,最后打磨。
(3)最后喷涂干膜厚度为10-20μm透明面涂2遍,每次喷涂后流平时间为10min,再将外壳置于50-60℃的温度下烘烤10min,然后再将外壳置于80℃的温度下烘烤30min,将最终产品再加烤4h至油漆完全固化。
(4)按照不同的要求在面漆上印刷色彩或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片材可以是1K纯碳纤维、3K纯碳纤维、6K纯碳纤维、6K碳纤维和芳纶混编中的一种,其中编织结构的纹路可以是平纹的或斜纹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树脂为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热熔胶层通过喷涂的方式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热熔胶为环氧胶或聚氨酯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熔胶在常温下是液态的。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材料是PC、PC+玻纤、ABS、PMMA、PPS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32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