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线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1922.6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6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新美正巳;片平晃二;秋山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1H50/44 | 分类号: | H01H5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寇英杰;黄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线管 装置 | ||
1.一种螺线管装置,包括:
绕线管,所述绕线管包括圆筒状的缠绕鼓部,并且在所述绕线管中,在所述缠绕鼓部的沿轴向方向的两端上分别形成有凸缘部;
激励线圈,所述激励线圈通过围绕所述绕线管缠绕线构件形成;以及
第一圆筒状保持部和第二圆筒状保持部,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从所述凸缘部中的形成在所述缠绕鼓部的一个端侧上的一个凸缘部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分别保持所述激励线圈的缠绕开始侧和缠绕结束侧的线端部,其中,
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具有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的沿其轴向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在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的外周的一部分中开口,以容纳所述线端部中的属于所述激励线圈的缠绕开始侧的一个线端部,并且开口方向面向所述凸缘部的圆周方向上的一侧,
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的沿其轴向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在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的外周的一部分中开口,以容纳所述线端部中的属于所述激励线圈的缠绕结束侧的另一线端部,并且开口方向面向所述凸缘部的圆周方向上的另一侧,
所述凸缘部中的一个凸缘部设有第一槽口部和第二槽口部,所述第一槽口部与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连通、并且沿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方向开口且通向所述凸缘部的外周边缘,并且,所述第二槽口部与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连通,并且沿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方向开口且通向所述凸缘部的外周边缘,以及
在所述激励线圈中,所述线端部中的上述一个线端部由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保持、并且在所述线端部中的该一个线端部从所述第一槽口部被拉到所述凸缘部的内侧之后立即弯曲,所述线构件围绕所述缠绕鼓部朝向圆周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方向相反的另一侧缠绕、并且缠绕预定圈数,之后,所述线端部中的上述另一线端部在所述第二槽口部的紧前面处沿轴向方向弯曲、并且从所述第二槽口部被拉出到所述凸缘部的外侧、然后由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形成在所述凸缘部的沿径向方向的最外圆周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的与轴向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基本U形、或者为基本上弯曲成方形的三条边的形状,并且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宽度略微大于所述激励线圈的线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圆筒状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圆筒状保持部分别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形成为钩形,从而使得所述止挡部的开口部的宽度从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开口侧向背侧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线管装置,其中,
设置有所述止挡部的所述开口部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激励线圈的线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19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