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4854.0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潮;丛志远;樊学忠;姚依伦;杜渭松;封利民;胡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321/14 | 分类号: | C07C321/14;C07C319/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基 二硫醚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二仲丁基二硫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硫醇法:硫醇法通常是经仲丁硫醇氧化而制得,硫醇法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氧气、溴素、铈盐、高锰酸、过硼酸盐、三氯化铁、亚氯酸盐等,该方法需要在苯、甲醇、氯仿、乙腈等有机溶剂中进行,而且仲丁硫醇具有强烈的恶臭味,这些有机溶剂和原料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对空气污染严重;另外,反应所需的一些催化剂,如Rh(PPh3)4等比较昂贵;(2)卤代烃法:该方法先以硫化钠和硫粉制备二硫化钠,以醇作溶剂,再将卤代烃滴加入二硫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进行反应。例如日本专利JP 2007326786公开了一种卤代烃法制备二仲丁基二硫醚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甲醇溶剂中,以仲丁基氯、五水硫化钠以及硫作为原料合成二仲丁基二硫醚,但该方法中的甲醇不便于回收,增加了后处理的成本。中国专利CN101508662A对JP 2007326786的方法进行了改进,该方法将硫化钠与水加入反应瓶中,再加入硫粉,得到二硫化钠溶液,向得到的二硫化钠溶液中加入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2-溴丁烷质量的0.5%~2.5%,滴加2-溴丁烷,其中2-溴丁烷与硫化钠摩尔比为1~2∶1,然后加热升温至50℃,反应3~8小时,经减压蒸馏得到二仲丁基二硫醚,收率达到92.1%。但该方法中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的用量较多,占2-溴丁烷质量的0.5~2.5%,反应时间仍较长,2-溴丁烷与二硫化钠在50℃反应3~8小时才能得到二仲丁基二硫醚粗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用量较少、反应时间较短的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反应路线如式I所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将硫化钠与水加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硫粉,搅拌下加热升温至55℃,反应1小时,冷却,将得到的上述水溶液转移至微波反应器中,加入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再加入2-溴丁烷,开启微波反应器,在300~1000W的功率下搅拌反应0.2~2小时,终止反应。反应液经静置,分除水相,蒸馏有机相,得到二仲丁基二硫醚。其中硫化钠和硫粉的摩尔比为1∶0.5;2-溴丁烷和硫化钠的摩尔比为0.5~1∶1;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用量为2-溴丁烷质量的0.05~5%。
本发明优选的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将15.6g(0.2mol)硫化钠与水加入反应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3.2g(0.1mol)硫粉,搅拌下加热升温至55℃,反应1小时,冷却,将得到的上述水溶液转移至微波反应器中,加入53mg(1.65×10-4mol)四丁基溴化铵,再加入17.81g(0.13mol)2-溴丁烷,开启微波反应器,在500W的功率下搅拌反应0.5小时,终止反应。反应液经静置,分除水相,蒸馏有机相,得到二仲丁基二硫醚。
本发明的所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不仅可以是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也可以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合成方法的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较少,其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最少为2-溴丁烷质量的0.3%,而对比文件的方法中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为2-溴丁烷质量的0.5~2.5%;本发明的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合成方法的反应时间较短,其2-溴丁烷反应时间可达0.5小时,而对比文件的方法中2-溴丁烷反应时间为3~8小时;另外本发明的二仲丁基二硫醚的合成方法的反应收率较高,其反应收率可达95.8%,而对比文件的方法反应收率为9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4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块
- 下一篇:一种提高对甲酚生产速率和纯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