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片、具有弹片的电子装置及弹片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4549.1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7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森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昱鸿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3/16;H01M2/1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龙哺;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片 具有 电子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片、具有弹片的电子装置及弹片的制造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以与电池接触导通的弹片、具有弹片的电子装置及弹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内部具有一电池室,用以提供至少一电池(例如:锂电池)安装在电池室的内部,以提供电子产品所需的电力。通常电池室内部会安装有多个电池弹片,且每一电池弹片依电池的接点位置而对应安装排列,并使这些电池弹片电性连接于电子产品的电路单元。
但上述的组装方式中,电池弹片经由点焊方式连接电池,使得电池不容易拆装。因此,当单一电池坏掉时无法单独予以置换新的电池,而必须将电池整组换掉,故造成零件浪费。再者,现有的电池弹片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产生永久变形或弹性回复力较差的情况发生,进而导致电池的接点与电池弹片接触不良,降低电池弹片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易于更换电池,且有效延长弹片的使用寿命的弹片、具有弹片的电子装置及弹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弹片,装设于一电子装置的主体,该主体设有一安装槽,该弹片包括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至少一弹臂部。固定部的第一端固设于安装槽中。由固定部的第二端弯折延伸而成接触部。每一弹臂部设置于接触部远离固定部的第一端,每一弹臂部具有至少一连结于接触部周缘的定位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主体、至少一弹片及至少一电池。电子装置的主体凹设有一安装槽。弹片装设于安装槽,每一弹片包含有一固定部、一接触部及至少一弹臂部,该固定部固设于安装槽中,固定部远离安装槽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该接触部,在接触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每一弹臂部,每一弹臂部具有至少一连接于接触部周缘的定位部。每一电池装设于安装槽,每一电池分别设有一对应接触部的端部,每一端部分别抵触该对应的接触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弹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金属件;
成型步骤,将金属件利用机械加工方式以形成弹片,弹片具有一接触部;以及
涂布步骤,将一导电材料涂布在接触部上,以形成一保护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组装方式,使得电池并非焊固在弹片上,由此,电池能易于更换。又,当弹片的接触部受力形变时,通过弹臂部能有效分散接触部的受力,并经由定位部能自动回复原来位置。由此,可达到避免弹片轻易变形,进而失其效用,故能有效延长弹片的使用寿命。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弹片的俯视图(一),其中弹片数量为一个。
图4为本发明弹片的俯视图(二),其中弹片数量为两个。
图5A为本发明弹片的剖面图(一),其中弹片的接触部未受到挤压的状态。
图5B为本发明弹片的剖面图(二),其中弹片的接触部受到挤压的状态。
图6为本发明弹片的制造方法的制造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主体
11:安装槽
2:弹片
21:固定部
22:接触部
23:弹臂部
231:定位部
232:延伸部
24:连接部
3:电池
31:端部
4:电路板
S1-S3:步骤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例如手机、手电筒、笔记本电脑等,并不限制,本实施例以弹片2应用于一笔记本电脑(未图示)为例加以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一主体1、多个弹片2、多个电池3及一电路板4。每一电池3分别对应每一弹片2的位置而装设在本体1内。所述的弹片2与电池3的数量并不限制,然而,本实施例中弹片2及电池3各为九个。主体1可用以容置如AA电池(3号电池)或AAA(4号电池)等电池3,但不以此为限。电路板4装设于主体1内,用以电性连接每一弹片2。然而,本实施例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变化配置的方式,换言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昱鸿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昱鸿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45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