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2083.1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蔡光明;陈小莉;柯贵珍;石先军;吴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汇集 羊绒 覆盖率 三轴系 复合 纺纱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属多轴系复合纺纱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羊绒是公认的特种珍稀动物纤维,其产品手感柔软、滑糯,风格典雅、高贵,但羊绒纤 维的蜷缩、较短、易滑移和低强度,使其加工困难、成本高、制成率低和易损伤。从而不仅 影响加工,而且影响其品质,尤其对高档、轻薄的高支羊绒针、机织纺织品来说,高支纯纺 羊绒纱的低强力、难纺纱及难织造,产量低、成品质量易波动的突出问题。羊绒的低强度和 纺纱困难,以及其特有的品质、稀缺和高价值,导致了混纺。虽然,混纺可以改善其可纺性 和增加纱线强力,但往往因混纺而降低羊绒产品的品质和外观风格而达不到应用的效果。
目前有关羊绒的纱线大多通过混纺的方法获得,如朱琴娣等的发明专利(申请号: 200810196177)棉、兔毛、羊绒三种纤维的混纺纱;秦鸿滨等人的发明专利外包羊绒的组合 纱线(申请号:200610167939);李汉利等的发明专利环锭纺羊绒、羊毛、绢丝混纺纱线(申 请号:201010226539);郑国烟的发明专利(专利号:200610103792)竹炭涤纶纤维、羊绒纤 维、长绒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商大伟在毛麻科技2010年第三期中讨论了Modal/细 特涤纶/羊绒纱纺纱性能;王维亚在毛纺科技2006年第6期中异形异性涤纶羊绒多组分复合 纱为二轴系复合纺;主要是通过混纺的方法获得三组分羊绒纱。这些专利和文章都是采用按 一定比例的三种纤维混纺而纺制羊绒纱线,是混纺非复合纺纱。有关羊绒的复合纺纱,如陈 秀英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羊绒复合纱线(专利号:200420107099);或仅限于并股线的方式, 亦非复合纺纱。与本发明的原理和方法均不相同。
本专利发明人陈小莉等在纺织学报第9期第28卷中讨论了羊绒/羊毛/涤纶三组分复合纺 及其成纱力学性能,采用了三轴系的方法,并在纺织科技2008年第9期中研究了三组分纺纱 工艺对三角区及成纱结构的影响。而本发明专利的工艺、机构和集聚原理与该报道的装置、 工艺和集聚原理均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高羊绒覆盖率的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 纱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 纱工艺,其特征是:采用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上增加一个用来控制长丝束张力的主动张力 盘和两个分别用来控制羊绒须条(羊绒纤维须条)和羊毛须条(羊毛纤维须条)位置的定位 器,实施羊绒须条、羊毛须条和长丝束以三轴系喂入和非等汇集点复合的方式,形成高羊绒 覆盖率的复合纱。
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具体步骤为:
1)环锭纺细纱机的准备: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上增加一个用来控制长丝束张力的主动 张力盘,增加一个用来控制羊绒须条位置的第一定位器4,增加一个用来控制羊毛须条位置 的第二定位器5;主动张力盘6安装在前罗拉7的上前罗拉的上方,并与前罗拉的上前罗拉 紧密接触并由上前罗拉摩擦驱动传动;长丝束绕在该前罗拉的上前罗拉,由上前罗拉摩擦带 动喂入前罗拉的钳口;
2)取羊绒粗纱条、羊毛粗纱条由环锭纺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经牵伸后形成伸直平行的 羊绒须条1和羊毛须条2,分别由第一定位器4和第二定位器5定位喂入前罗拉7的钳口; 长丝束3经主动张力盘6的摩擦握持输送,直接在羊绒须条1与羊毛须条2之间喂入前罗拉 7的钳口,形成三轴系喂入;
3)当所述的羊绒须条1、羊毛须条2和长丝束3从前罗拉的钳口输出时,以非等汇聚 点复合的方式使羊毛须条2首先与长丝束3在前罗拉的钳口处复合,形成长丝束3张紧在内, 羊毛须条2较松缠绕于外;然后再与出前罗拉的钳口的羊绒须条1复合,形成羊绒较多地被 覆盖在纱体表面,且又与羊毛纤维相互纠缠抱合的羊绒高覆盖率的复合纱9。
所述羊绒高覆盖率是指所述复合纱9表面的羊绒覆盖率高于、甚至远高于实际复合纺纱 的羊绒质量比。所述的羊绒高覆盖率为羊绒外包覆盖率,达40%-100%。
所述的羊绒须条1与长丝束3之间的间距1-25mm(优选2-20mm),羊毛须条2与长丝束 3之间的间距为1-20mm(优选1-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2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