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感测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9256.4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0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苏圣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感测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输入装置(touch input device),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感测面板(Touch Sensor Panel, TSP)。
背景技术
在现今触控感测面板的产业中,许多触控感测面板的制造商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无不致力于提升触控感测面板的质量。例如,有些制造商会对现有触控感测面板的灵敏度(sensitivity)进行研究,以试图发展出灵敏度更高的触控感测面板。因此,如何提高现有触控感测面板的灵敏度,是不少制造商所重视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感测面板,其能降低寄生电容(parasitic capacitance,又可称为杂散电容,stray capacitance)的电容值,从而维持或提高灵敏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感测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多条第一感测条、多条第二感测条以及一绝缘层。基板具有一平面。这些第一感测条配置在平面上方,并且彼此并列。各条第一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与多条第一走线。各条第一走线连接在相邻二个第一感测电极之间,并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缘。这些第一侧边缘连接这些第一感测电极,而至少一条第一走线更具有一位在这些第一侧边缘之间的开口。这些第二感测条配置在平面上方,并且彼此并列。各条第二感测条包括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与多条第二走线。各条第二走线连接在相邻二个第二感测电极之间。这些第一感测条与这些第二感测条彼此交错,而各条第二走线与其中一条第一走线重迭。具有开口的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之间形成至少一重迭区域,而重迭区域位在开口与其中一第一侧边缘之间。绝缘层配置在这些第一感测条与这些第二感测条之间,并覆盖平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重迭区域的数量为二个,各个重迭区域位在开口与其中一第一侧边缘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各条第二走线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二侧边缘,而这些第二侧边缘连接这些第二感测电极。开口具有一对第一开口边缘与一对第二开口边缘,其中这些第一开口边缘连接在这些第二开口边缘之间。这些第一开口边缘的走向与这些第一侧边缘的走向相同,而其中一第二走线的这些第二侧边缘实质上与这些第二开口边缘对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各条第二走线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二侧边缘,而这些第二侧边缘连接这些第二感测电极。开口具有一对第一开口边缘与一对第二开口边缘,其中这些第一开口边缘连接于这些第二开口边缘之间。这些第一开口边缘的走向与这些第一侧边缘的走向相同,而其中一第二走线的这些第二侧边缘皆位在这些第二开口边缘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一感测条的走向实质上垂直于这些第二感测条的走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一感测条接触平面,并位在基板与绝缘层之间。至少一条第二走线位在开口的正上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二感测条接触平面,并位在基板与绝缘层之间。至少一条第二走线位在开口的正下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一感测电极与这些第二感测电极为多个金属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一感测电极与这些第二感测电极为多个透明导电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一走线与这些第二走线为多条金属线或多条透明导线。
基于上述,利用第一走线所具有的开口,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之间的重迭面积得以减少,从而降低寄生电容的电容值。如此,能维持或提高触控感测面板的灵敏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沿线I-I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图1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D是图1C中沿线II-II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沿线III-III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沿线IV-IV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图3C是图3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D是图3C中沿线V-V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沿线VI-VI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9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滤波的2×2数字BINNING系统
- 下一篇:服务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