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的锻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6904.0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7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万东海;张令;洪大钧;张自生;王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24 | 分类号: | B21K1/24 |
代理公司: | 贵州省遵义科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5 | 代理人: | 王妙德;刘洪贵 |
地址: | 563003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级高 cv 值旋启式 止回阀 阀体 锻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锻压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级高Cv值旋启式 止回阀阀体的锻制方法。
背景技术
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系核电站反应堆冷却剂主回路系 统使用的止回阀,属于一种承压容器。采用传统方法制造时,是按照 阀体最大的长、宽、高度锻制成长方体的坯体,然后经机加工去除大 量多余的金属制成。该方法锻制的坯体厚度大、体重,坯体内部存在 间隙、有孔洞等缺陷,其材料组织分布不均匀、不致密,因而降低了 阀体耐高温、高压、耐腐蚀和综合力学性能。传统方法锻制的阀体需 经机加工去除大量多余的金属材料,故加工周期长,耗材,制造成本 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综上所述的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 体采用传统方法制造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种材料组织分布均匀、 致密,能耐高温、高压,耐腐蚀,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的锻制核 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的方法。该方法机加工余量小,加工周期 短,省材,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的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锻制时,它先将钢锭加热 1150~1250℃,经锻压制成φ500~600mm阀体坯料。阀体坯料经加热 1150~1200℃,即放入下砧上预热350~450℃、涂抹脱模剂的模具内, 经镦粗、拔长,制成长1000~1100mm、两端边长500~600mm长方体 的阀体坯料。
长方体的阀体坯料经加热1120~1180℃、保温2~4小时,即放入 下砧上再次预热350~450℃、涂抹脱模剂的模具内,并在800~850 ℃的温控下,经再次拔长,使长方体的阀体坯料底部呈圆弧面。最后 在长方体的阀体的坯料上用冲头冲出盲孔、通孔,即制成阀体的锻件。 该锻件经1020~1080℃的热处理,小余量机加工即制成本发明的成型 阀体。
本发明的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的锻制方法,可用于不同 口径、不同大小,形状相似的其它阀体。它组织分布均匀、致密,具 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能耐高温、高压,耐腐蚀,且加工余量小, 加工周期短,省材,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的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的成型阀体的立体(示 意)图;
图2,系本发明的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锻件的主剖视图;
图3,系图2的左视图;
图4,系本发明的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的锻制方法所用 模具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实例,对本发明的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 体的锻制方法作进步叙述。
本发明的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的锻制方法的实例,包括 有阀体1、盲孔2、通孔3、模具4。
本发明的核级高Cv值旋启式止回阀阀体锻制时,它先将钢锭加热 1150~1250℃,经反复多次地锻压以改变其组织状态,焊合内部缺陷, 制成φ500~600mm阀体1的坯料。将阀体1的坯料加热1150~1200 ℃,将模具4预热350~450℃,涂抹脱模剂后置于下砧上,再将阀体 1的坯料放入模具4中,经镦粗、反复地拔长,制成长1000~1100mm、 两端边长500~600mm长方体的阀体1的坯料,达到基本成型的目的。
将长方体的阀体1的坯料加热1120~1180℃、保温2~4小时。将 模具4再次预热350~450℃、涂抹脱模剂后置于下砧上,为确保成型 后的阀体1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设置在800~850℃的温控下, 将长方体的阀体1放入模具4中,经再次拔长,致使长方体的阀体1 的坯料底部呈圆弧面。
最后在长方体的阀体1的坯料上用冲头冲出盲孔2、通孔3,即制 成阀体1的锻件。该锻件经1020~1080℃的热处理,综合力学性试验、 微观组织及耐腐蚀、耐高压检验,小余量机加工即制成本发明的成型 阀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6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两用电焊钳导电体
- 下一篇:井下分体式重介质浅槽分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