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收集乏风瓦斯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4290.2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郭燕伟;朱应;高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F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主要 通风机 扩散器 顶部 收集 瓦斯 方法 装置 | ||
1.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收集乏风瓦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出口的风流方向固定集风罩,使集风罩与扩散器顶部出口间保持一定的连接距离;将集风罩的出口与集风管道连通,利用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出口的动能损失及具有光滑内壁的集风罩进行乏风瓦斯收集,并经集风管道传输后,实现乏风瓦斯的连续收集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收集乏风瓦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的集风管道为前粗后细的变径管,变径管内壁保持光滑平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收集乏风瓦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入口面积为:
S集∶S扩=Q集∶Q扩
S集——集风罩的入口面积;
S扩——扩散器的出口面积;
Q集——集风罩的集风量;
Q扩——扩散器出口的排风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收集乏风瓦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与扩散器顶部出口的距离为1-S米,S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射流主体段的流量;
Q0-射流初始段的流量;
r0-扩散器出口当量半径
A、B-扩散器出口的长度和宽度;
s-射流轴线上集风罩距离扩散器出口的轴向距离;
a-湍流系数;
取Q/Q0≈1。
5.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配合使用的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收集乏风瓦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风罩、集风管道和连接支架,所述集风管道连接在集风罩的出口上;所述集风罩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出口的风流方向延长线上,集风罩内表面为光滑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收集乏风瓦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管道为变径管,变径管的大端连接在集风罩的出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收集乏风瓦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对应于扩散器顶部出口的垂直上方或斜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主要通风机扩散器顶部收集乏风瓦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为可调节长度的连接螺杆,连接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扩散器顶部出口和集风罩的入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2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