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4233.4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冯章启;朱美灵;龚逸鸿;蒋庆;靳林;何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D01D13/00;A61F2/8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三维 结构 纤维 支架 制备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纺丝柜(1)、高压电源(2)、微量推进泵(3)、收集器(4)和旋转装置(5)组成;纺丝柜(1)的顶部设有微量推进泵(3),微量推进泵(3)连接有注射器(6);纺丝柜的内部设有收集器(4)和旋转装置(5),所述收集器(4)为上方开口内壁绝缘的碗型容器,沿碗型容器的中心轴用钢针(16)将碗型容器分成3~20等份,任意相邻两份的连接处上的钢针等高分布,同一连接处上至少分布两根钢针,钢针贯穿碗型容器的内壁(18)、外壁(19)且与包覆在碗型容器外壁的导电层(15)接触;所述收集器的底部安装承托部(7),承托部(7)通过连接管(8)与旋转装置(5)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注射器(6)位于收集器(4)的中心轴线上,且注射器(6)的金属针头(9)与收集器(4)开口平面的距离为-5cm~15cm;所述高压电源(2)的正极通过正极导线(11)与金属针头(9)相连,负极通过负极导线(12)与固定在旋转装置上的导体(13)连接,导体(13)与金属丝(14)相连接,金属丝(14)的一端接触包覆在收集器外壁的导电层(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连接处上的钢针等距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连接处上的钢针的数量为3~10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在碗型容器外壁的导电层为锡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为橡胶塞,所述连接管为玻璃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的金属针头与收集器开口平面的距离为-5cm~ -1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针头的2~5cm处,装有一个锡箔片(17)。
8.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制备电纺纤维支架,包括如下步骤:
(1)纺丝溶液的制备:将生物降解材料溶于二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密闭搅拌,得到纺丝溶液;
(2)纺丝过程:将步骤(1)所得纺丝溶液置于注射器中,调节微量推进泵的推进速度0.4~0.6毫升/小时,调节高压电源电压值在10~20千伏之间,同时打开旋转装置,开始纺丝;
(3)分离纺丝纤维:用玻璃棒沿着收集器碗壁方向将制备得到的纤维支架取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降解材料为聚己内酯或左旋聚乳酸。
10.一种由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电纺纤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纺纤维支架具有内部贯通的孔隙,孔隙直径10μm~500μm,孔隙率大于90%,纤维直径为50nm~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2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方位角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镍基高温合金锻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