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伪验证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2747.6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5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刚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H04M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伪 验证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真伪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针对各被验证产品生成唯一的防伪码,所述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后设于被验证产品端,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通讯终端扫描获取设于被验证产品端的防伪码;所述防伪码在所述不透明涂层被破坏后可见;
发送所述防伪码至服务端;服务端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
移动通讯终端接收服务端的验证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包括:
在数据库中匹配所述防伪码,若匹配失败,则确认为假品;否则,
判断匹配次数,当判断结果为初次匹配时,确认为真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各被验证产品生成唯一的防伪码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防伪码进行加密处理;
所述设于被验证产品端的防伪码具体为经所述加密处理的防伪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之前还包括:
对加密的防伪码进行解密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针对各被验证产品生成唯一的校验码,并将所述校验码印刷于所述不透明涂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移动通讯终端接收获取所述校验码;并
发送所述校验码至服务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包括:
在数据库中匹配所述校验码和防伪码,若匹配失败,则确认为假品;否则,
判断匹配次数,当判断结果为初次匹配时,确认为真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校验码和防伪码后还包括:
对校验码和防伪码进行加密处理;
所述设于被验证产品端的防伪码具体为经所述加密处理的防伪码;
所述印刷于所述不透明涂层上的校验码具体为经所述加密处理的校验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之前还包括:
服务端对接收到的校验码和防伪码进行解密处理。
10.一种真伪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端、移动通讯终端和标识设置端:
所述标识设置端,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唯一的防伪码;
组合模块,用于将所述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使得所述防伪码在所述不透明涂层被破坏后可见;
设置模块,用于将被不透明涂层覆盖的防伪码设于被验证产品端;
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扫描获取设于所述被验证产品端的防伪码;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防伪码至所述服务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的验证结果;
所述服务端包括:
验证模块,用于对防伪码进行验证确认真伪;
反馈模块,用于将验证结果发送至所述移动通讯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在数据库中匹配所述防伪码;
第一次数判断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时,判断匹配次数;
第一确认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的匹配结果为匹配失败时,确认为假品;当所述第一次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初次匹配时,确认为真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设置端还包括:
第一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防伪码进行加密处理;
所述组合模块,具体用于将经所述加密处理的防伪码被不透明涂层覆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还包括:
第一解密模块,用于对加密的防伪码进行解密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刚,未经王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7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助面食贩卖机
- 下一篇:一种面向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日志数据组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