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2422.8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6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葛林;葛鑫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林 |
主分类号: | H05B3/06 | 分类号: | H05B3/06;H05B3/20;F24D13/02;E04F15/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电热 地板 系统 及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的产品,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电热地板及其电热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热地板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取暖方式,它是将电热材料铺设在地板地板中,通过对电热材料加热而使地板供热。
中国专利文献CN1034826C(申请号92114554.3)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该地板是在地板块中设有水平方向的2个通孔,将电热线穿入通孔中,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通孔的端口采用喇叭口。为了更加安全,地板块可加入阻燃材料,或者地板块采用木粉、石棉粉和适量粘合剂压制而成。虽然该文献未对如何进行电热线的接线进行描述,但从上述“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内容中可以推断其电热线是逐块穿过地板块的,不仅安装麻烦,而且在安装中也会损坏电热线,还有就是一旦某处的电热线有损坏而不导通,则所有地板块都不能发热。
中国专利文献CN200992793Y(申请号200720002236.4)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其中记载了:“安装时,本实用新型的地板单元1可以象普通地板一样拼接起来,只是在一行(地板长边方向)里面,首尾连接的地板单元之间必须用转换接头实现电连接,这一行地板形式上是串联,但实际上每一块地板中的电热导线都是并联的。”
由此看出,首先,其并联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转换接头和每一地板单元中的传输单元都必须正常,假如其中一个转换接头或一个地板单元的传输单元出现故障,则在该转换接头或地板单元以后的所有地板单元都不能正常工作。
其次,该文献中,地板单元包括发热单元和传输单元,发热单元为并联在传输单元上的电热导线,传输单元和电热导线安装在地板内部。该文献还举出了电热导线在地板内的3种安装方式,第一种安装方式是,通过在地板背面开槽的方式将电热导线铺设在其中,然后再复合一层或多层同样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或者直接将槽填平;第二种安装方式是,采用在地板侧面上打孔然后穿线的方法设置电热导线;第三种安装方式是,将电热导线预埋在地板中,对于复合地板可以采用预埋的方式。上述三种安装方式中,第三种方式中的“复合地板”包括的范围很广,例如,强化木地板就是一种由下至上依次为平衡纸层、密度板、装饰纸层和耐磨纸层通过热压构成的复合地板,因而从结构上讲这种复合地板无法对电热导线进行预埋,故对于该文献中的电热导线的第三种安装方式来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实施。至于前两种安装方式都存在制造复杂麻烦的问题。
再次,该文献中提出了第一插接件、第二插接件、堵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为防水结构的特征,但是并未解决整个地板系统的防水问题。虽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采用了防水结构,但是未提到如何解决在该两个接头与电热导线的连接部位进行防水的问题,也未涉及该两个接头在与地板板体的接触处的的密封和防水问题,当一段时间未对地板系统通电后,空气中的水汽会从接头与地板板体之间的缝隙中进入地板内部,而在接头与电热导线的连接部位凝结,若此时通电,会产生严重的漏电,使得触保器立刻跳闸,若未安装触保器则会因大电流的生成而引起过热甚至是烧毁地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水性较好的用于电热地板的电热组件(也即背景技术中所说的发热单元)。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使用寿命较长和防水性较好的防水式电热地板。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时安装简便、安全性高、防水性较好、而且在使用时即便地板系统中某块防水式电热地板损坏不能工作也不会影响其他防水式电热地板的正常工作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另一种使用时安装简便、安全性高、防水性较好、而且在使用时即便地板系统中某块防水式电热地板损坏不能工作也不会影响其他防水式电热地板的正常工作的防水式电热地板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林,未经葛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4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