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2171.3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袁长胜;张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长胜 |
主分类号: | H01L31/052 | 分类号: | H01L31/052;H01L31/042;G02B5/10;G05D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25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维 追日型高 聚光 卧式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一种结构是采用菲涅尔镜片作为聚光镜片,然后直接用接收器接收发电,且多为单立柱式结构,仅适用于平坦地面,且这种结构抗风能力弱,阻碍了其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还有一种结构是采用镜片进行两次反射聚焦,然后用接收器进行接收发电,这种结构形式的发电装置,光接收率低,影响发电效率,同时也是单立柱式结构,使用面有一定的局限。此外,目前光伏发电装置的聚光倍数一般在500~600倍之间,主要是发电芯片散热问题没有解决,使得光伏发电装置的聚光倍数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以实现采用全新的结构来提高发电效率和散热性能,并拓展其使用面、提高其抗风能力、使其聚光倍数大大提高,提高光电材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发电成本。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卧式圆周转动支架和发电装置;所述的发电装置包括T型散热管、发电芯片和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在T型散热管上设有发电芯片,所述的发电芯片处于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中心的光线聚集处或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底部的光线聚集处;在T型散热管内通有冷却介质,在T型散热管外设有散热翅片;在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上覆盖有密封玻璃;所述的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通过T型散热管设在卧式圆周转动支架上,在T型散热管和卧式圆周转动支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发电装置南北回转的转动轴。
所述的发电芯片处于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中心的光线聚集处,在T型散热管上设有二次罩光杯,所述的发电芯片设在二次罩光杯内。
所述的发电芯片处于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底部的光线聚集处,在密封玻璃上设有用于将反射的光线聚集的二次凸抛物面反光器,在T型散热管上设有反光罩,在反光罩内壁上设有反光镜,所述的发电芯片设在反光罩内。
所述的T型散热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和侧管;在主管的底部设有接线盒;所述的接线盒与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的边缘相固定;所述的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设有若干个,并列平行设置;在每个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上均设有一个侧管,同排侧管连接至同一主管上。
所述的双抛物面型反射镜面为一次压制而成的锅底式的双抛物面反射镜面,在其内表面上覆盖一层反射层,例如玻璃层。
所述的卧式圆周转动支架包括导轨、支架、驱动轴和电机;支架通过滚轮与导轨相连,在支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驱动轴相连,驱动轴与电机相连。
所述的支架共有4条,通过2条交叉的固定杆相互固定;在支架之间的顶端固定有2条横梁。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与现有的太阳光追踪仪相比,具有的突出优点包括:
(1)本发明的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将普通使用的立柱式发电装置改为卧式结构,多点支撑,这样占地面积小,同时可以减少风力对装置的影响,从而可以增强其抗风能力,使其具备较广的应用区域,除了沙漠、草原等普通使用区域外,更可以适用于海洋、斜面屋顶、山坡等特殊区域。
(2)本发明的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采用双抛物面型锅底式反射镜面聚光,光损减少接近30%,同时光聚集可以过千倍,是真正的高倍聚焦,有效提高发电效率。
(3)本发明的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采用T型散热管结构,不仅可以及时的散去发电芯片上的热量,还可以作为反射镜面的边框,用于对镜面的密封,同时也作为整个发电装置的支架,用于与卧式圆周转动支架相连,简化了该装置的结构,节约成本,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化。
(4)本发明的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卧式圆周转动支架进行一维的圆周转动,通过支架的转轴进行南北方向的回转,实现二维转动,结构简单,无需其他辅助设备就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回转,有效的提高了发电效率。
(5)本发明的二维追日型高聚光卧式光伏发电装置,由于采用了在高度真空条件下冷却介质两相交替变化的热管传热原理进行散热,使得散热器具有冷却过程启动快,冷却端(主管)与加热端(侧管)温差小,使两端吸热和散热能力都很强,高效快速的散去光伏电池上的热量,将有力保证光伏发电组件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经试验,该散热装置可以满足光聚1000倍的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光伏电池的发电能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长胜,未经袁长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