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7520.2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6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金恩植;赵阳来;吴昊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熙产业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张硕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中的 调节 悬吊 管风琴 类型 油门 踏板 设备 | ||
1.一种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该设备包括:
主壳体,该主壳体固定至驾驶员座椅下方的前围板;
下安装支架,该下安装支架固定至驾驶员座椅下方的车底板;
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中;以及
踏板总成,该踏板总成能够操作性地与所述主壳体和所述下安装支架进行联接,从而通过所述电动马达的动力而相对于该主壳体和下安装支架进行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所述主壳体包括一体形成的壳体凹槽,该壳体凹槽向后开口,且该主壳体具有多个伸长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向前和向后延伸并穿透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一体形成在所述下安装支架中的支架凹槽包括空间,该空间向后并向上开口,以容纳向前和向后运动,并且该支架凹槽包括一对伸长的导向凹槽,该导向凹槽在所述支架凹槽的相对的侧表面上向前和向后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盖子构件能够拆卸地联接至所述下安装支架,从而对所述支架凹槽的面向后方的开口进行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所述踏板总成包括:
可移动壳体,该可移动壳体被安装成当插入到所述壳体凹槽中的时候沿着所述壳体凹槽向前和向后移动;
支撑支架,该支撑支架具有一体联接至所述可移动壳体的上端部分和一体具有下支架的下端部分,该下支架联接至所述下安装支架,以沿着所述支架凹槽在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移动;
踏板臂,该踏板臂具有能够转动地联接至所述可移动壳体的上端部分,且铰接轴插入到该脚踏板的上端部分和所述可移动壳体之间;
踏板垫,该踏板垫具有铰接至所述踏板臂的下端部分的上端和铰接至所述下支架的下端;
丝杠,该丝杠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中,以通过所述电动马达的动力而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以及
可移动销,该可移动销被安装成通过穿透所述导向孔和所述可移动壳体而与所述丝杠一体联接,并且该可移动销被安装成当所述丝杠移动的时候通过所述导向孔而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至少两个导向孔形成在所述主壳体中,所述导向孔互竖直地间隔一定距离;以及
所述可移动销安装在所述导向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所述电动马达和所述丝杠安装在连接结构中,以通过插入的蜗杆和蜗轮来传输动力,
所述蜗杆能够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轴;并且
所述丝杠以穿透所述蜗轮的中心的方式而通过螺杆联接类型来与所述蜗轮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插入到所述支架凹槽当中的支架突出部沿着所述支架凹槽向前和向后移动,并且该支架突出部在所述下支架的底部上一体地突出;
在所述支架突出部中形成有突出孔,该突出孔在左右方向穿透两个侧表面;
支架辊子被安装成穿透所述突出孔;并且
所述支架辊子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所述导向凹槽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辊子衬套穿透所述突出孔,从而该辊子衬套定位在所述突出孔和所述支架辊子之间;并且
所述支架辊子被安装成穿透所述辊子衬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安装了至少一个支架辊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中的可调节的悬吊和管风琴类型的油门踏板设备,其中当所述下支架向后移动时,所述下支架被安装成在固定至所述车底板的地毯的上部当中进行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熙产业,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熙产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752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