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VOIP系统的号码接管方法及一种VOIP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6025.X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5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卢立铭;鲜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54 | 分类号: | H04M3/54;H04M7/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峥;王丽琴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voip 系统 号码 接管 方法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语音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用于VOIP系统的号码接管方法及一种VOIP系统。
背景技术
IP语音(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简而言之就是将模拟声音信号数字化,以数据包(Data Packet)的形式在IP网络(IP Network)上做实时传递。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的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出于使用上的方便,VoIP系统内用户使用较短的数字串作为内线号码(3到6位,通常称为短号)作为标识码,VoIP系统内用户之间可以完成VoIP业务。VoIP系统也兼容系统内用户与其他通信网络用户的通话,所述其他通信网络可以是例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或无线通信网络。
VoIP系统用户的内线号码因为其使用方便、功能繁多,已经广泛应用在企业中。而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某企业VoIP系统的企业员工需要使用外部通信网络的号码(简称为系统外线号码)接管VoIP系统内线号码的工作。当前的解决方案分为两个步骤:
一、在来电显示中,将系统外线号码显示为系统内线号码,必须通过静态地配置号码变换实现;
二、将系统用户内线号码呼叫转移到系统外线号码,必须通过静态地配置呼叫转移实现。
可以看出,当前的解决方案具有局限性:必须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配置系统外线号码与系统内线号码的接管关系,如果要更换系统外线号码还要重新进行配置,使用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OIP系统电话呼叫方法,可以方便实现集团用户外部长号接管集团用户内线号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IP语音VOIP系统的号码接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第一外线号码电话终端拨打VOIP系统的接管注册号码,并输入VOIP系统的第一内线号码电话终端的用户名及密码;
B、VOIP系统对所述用户名及密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添加所述第一外线号码与所述第一内线号码的映射关系,并配置至第一内线号码的呼叫无条件转移至第一外线号码的呼叫转移。
较佳地,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
C、所述第一外线号码电话终端拨打VOIP系统内的被叫号码;
D、VOIP系统的VOIP网关查找号码接管的号码映射表,查出所述第一外线号码电话终端与所述第一内线号码电话终端的映射关系,则替换主叫号码为第一内线号码;
E、VOIP网关检查被叫号码是否为增值业务码,若是,执行增值业务,否则呼叫被叫号码。
较佳地,被叫号码为VOIP系统的第二内线号码,则步骤E之后进一步包括:
F、第二内线号码电话终端接收携带主叫号码为第一内线号码的呼叫信息,显示来电号码为第一内线号码。
较佳地,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
第三号码电话终端呼叫所述第一内线号码;
VOIP系统查找到已配置至第一内线号码的呼叫无条件转移至第一外线号码的呼叫转移,则将所述呼叫转移到第一外线号码电话终端。
较佳地,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
第一外线号码电话终端拨打VOIP系统的接管注销号码,并输入VOIP系统的第一内线号码电话终端的用户名及密码;
VOIP系统对所述用户名及密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查找并删除所述第一外线号码与所述第一内线号码的映射关系,并删除已配置的至第一内线号码的呼叫无条件转移至第一外线号码的呼叫转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IP语音VOIP系统,该VOIP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60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