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环氧结构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4028.X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龙;朱华;王惠明;张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姑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2 | 分类号: | C09J163/02;C09J1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陆金星 |
地址: | 2151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结构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环氧结构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水下环境的结构性粘结工程。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胶粘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应用的条件也越来越宽。通常为保证粘接的成功,被粘物体的表面要求清洁、干燥、无污染,但随着各种水工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如轻轨坑道、隧道等工程中越来越需要在潮湿环境和水下使用胶粘剂。
近年来,国内外已研究和开发了一些水下粘接技术和水下施工用的胶粘剂,主要由树脂,水中固化剂和填料等组成;其中,树脂有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水中固化剂有酮亚胺、改性胺;填料有氧化钙、氯化钙等,研制出的水下胶粘剂本体抗压强度很高,但粘接性能不佳,且部分指标是在干燥环境条件成型试件,潮湿环境下养护测得的数据;这必然会影响水下胶粘剂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使用效果。而且,由于水下环境下被粘物表面及周围多含有水,被粘物表面水膜影响环氧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因此上述胶粘剂一般不能在水下的结构性粘接。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020807A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水下粘结剂,能在水下完全固化,其测定的水下粘结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接近C50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力学性能指标,水下粘接A3钢的强度也比较高,其抗拉及抗剪强度分别可达到5.3MPa及13.3MPa,但其测定方式是在常规条件下而非水下环境,因此测定结果的参考性较差,而且上述测定结果也未符合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粘钢胶的标准要求,不能用作水下的结构性粘接。
因此,开发一种为各类潮湿和水下加固工程提供安全可靠、性价比合理的水下环境专用的胶粘剂,并提高各类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环氧结构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专用于各类潮湿和水下加固工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环氧结构胶粘剂,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甲组分和乙组分按重量计的混合比例为1:0.8~1.2;
所述甲组分以重量计包括:
双酚A环氧树脂 43.0~60.0%;
增韧剂 3.0~5.0%;
高岭土 13.0~30.0%;
快凝水泥 7.0~15.0%;
触变剂 1.0~3.0%;
硫酸钙晶须 2.0~4.0%;
表面活性剂 0.1~0.5%;
所述乙组分以重量计包括:
憎水性固化剂 10.0~40.0%;
亲水性固化剂 10.0~40.0%;
促进剂 0.5~1.0%;
偶联剂 1.0~3.0%;
触变剂 1.0~5.0%;
快凝水泥 10.0~24.0%;
填料 15.0~36.0%。
上文中,所述甲组分的高岭土优选1200目的超细高岭土。所述乙组分中的憎水性固化剂为憎水性改性聚酰胺,如A-2443、A-2386、1085B等;所述乙组分中的亲水性固化剂为亲水性改性脂环胺,如A-MCA、I-965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甲组分中的增韧剂为聚硫橡胶。如选自聚硫橡胶PS-121、PS-124中的一种或两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中的快凝水泥主要包括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它是一种含有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水泥混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中的触变剂为纳米碳酸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甲组分中的表面活性剂为乙氧基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乙组分中的促进剂为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3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乙组分中的偶联剂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如KH-550、KH-590、B-201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乙组分中的填料选自400目硅微粉、100目石英砂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姑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姑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40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