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螺旋粉虱的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2275.6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9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凌冰;张茂新;王健明;包淑琳;曹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12 | 分类号: | A01N65/12;A01N43/90;A01N53/10;A01N25/04;A01P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螺旋 微胶囊 悬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防治螺旋粉虱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悬浮剂由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算的组分组成:
20质量%印楝素原药 1.67~2.5份;
50质量%除虫菊素原油 0.33~1份;
环己酮与二甲苯的混合溶液 6~10份;
乳化剂 2~6份;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0.7~1.6份;
丙三醇 0.35~0.8份;
聚乙烯醇浓度为0.75~1.25质量%的水溶液 80份;
有机酸 10份;
50质量%除虫菊素原油和20质量%印楝素原药组成所述微胶囊的芯材;
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与丙三醇组成所述微胶囊的囊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农乳020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之间的质量比存在如下关系:环己酮与二甲苯的混合溶液: 芯材为3:1,乳化剂: 环己酮与二甲苯的混合溶液为1:3,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三醇为2:1,囊壁:芯材为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中,印楝素与除虫菊素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1~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浓度为0.75~1.25质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的形状为球形,所述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0.8±0.24μm。
7.权利要求1所述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比例称取印楝素和除虫菊素,加入环己酮与二甲苯的混合溶液使印楝素和除虫菊素充分溶解,加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搅拌乳化后,加入丙三醇,室温下搅拌进行聚合反应,成囊,用有机酸调节pH值至6~6.5,得到所述微胶囊悬浮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乳化的转速为800~1000r/min,聚合反应的搅拌转速为200r/min,聚合反应时间为30min。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20体积%乙酸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22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营养调和油
- 下一篇:一种纳米级磷酸锆载银复合无机抗菌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