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辅助患者呼吸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气管假体和导管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13023.7 申请日: 2004-07-23
公开(公告)号: CN102416213A 公开(公告)日: 2012-04-18
发明(设计)人: 卢茨·弗赖塔格 申请(专利权)人: 呼吸科技公司
主分类号: A61M16/00 分类号: A61M16/00;A61F2/20;A61M16/04
代理公司: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蔡洪贵
地址: 美国加***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辅助 患者 呼吸 方法 装置 以及 气管 导管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7月23日、申请号为200480029872.5(PCT/DE2004/001646)、发明名称为“用于辅助患者呼吸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气管假体和导管”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辅助患者呼吸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为此所使用的气管假体和导管。

背景技术

为了使身体能够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呼吸支气管系统的两个部分必须都正常工作。肺作为气体交换器官,而呼吸泵作为通气器官将空气送入肺中并输送出来。大脑中的呼吸中枢、中枢和末梢神经、胸部的骨骼和呼吸肌肉组织以及通畅稳定的呼吸道都属于呼吸泵的正常功能。

在生某些疾病时呼吸泵经受长期的超负荷或者衰竭。典型的病例是肺气肿,其横膈膜平坦,没有收缩能力。在患肺气肿时,呼吸道通常都极其松弛、萎缩。横膈膜平坦、过度伸展的后果是使患者的吸气不够深。此外,患者还由于萎缩的呼吸道而不能足够地呼气。这导致供氧不足造成的呼吸不足,并且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升高,也就是所谓的换气不足。

通常通过呼吸机来进行对于吸气虚弱的处理。所谓的家内吸氧是一种人工供吸氧,用于支持呼吸泵或者完全地使呼吸泵卸荷。

该供吸氧可通过一个软管和一个鼻面罩或者口/鼻面罩非侵入式地(nicht-invasiv)实现,患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戴上或者取下该面罩。不过,患者的自由呼吸和讲话因此受到妨碍。此外,还可以将一个封闭的气管插管放入气管中去。这样也同样导致患者不再能讲话。

在侵入式供吸氧中,通常是通过一个气管开孔来实现这一点的。在此,它是通过手术在气管上开设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将一个手指粗的、具有一个阻塞气囊(Blockungsballon)的导管插入气管中,并且将其连接到一个呼吸机上。这样实现了足够深的呼吸,但是也妨碍了患者讲话。除了供吸氧外还有通过更细的导管进行的经气管的供氧。相应的建议在US-A-5 181 509或者US-A-5 279 288中给出。按照这种方式,以固定设置的频率用连续的气流给患者供应高剂量的氧气。通过一个节流装置来手动调节氧气流。不可能达到与患者的自然呼吸过程适配。呼吸不能加深。伸入到气管之中的导管端部还会导致发炎及周围组织的局部创伤,其方式是它会由于呼吸运动撞击气管或者通过喷射气流使周围的组织发干。

此外,还已知所谓的“Montgomery-T型小管”,它被置入气管内。这样,患者可以通过T形件向外引出的腿获得氧气。此外,患者还可以在需要时自己吸排分泌物。患者可以自由呼吸并在前部的腿封闭时可讲话,但是,通过“Montgomery-T型小管”进行供吸氧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导入的空气向上偏移进入到口腔或咽喉腔内。

发明内容

以现有技术为基础,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善效率的、用于辅助患者呼吸的方法及一种实现此方法的装置,该装置也可以由患者随身携带并且在使用上安全可靠。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假体和一种导管,它们能够实现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的辅助呼吸,而且不影响讲话能力。

本发明的方法部分的解决方案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给出的措施的方法。

根据该方法,通过传感器检测患者的自主呼吸并且在吸气过程结束时对肺供给一附加的氧气量。这可以是以氧气脉冲的形式通过一个喷射导管由氧气储存器给出。这里,辅助呼吸与患者的自然呼吸实现同步。这样,因呼吸泵超负荷或者衰竭而减弱的呼吸深度得到补偿。通过额外的氧气量将呼吸维持在足够的水平上。避免了供氧不足及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升高。

合乎目的的是,如权利要求2所设计的那样,额外的氧气量在25ml至150ml之间。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性地通过一个逆流来阻制患者的呼气过程。如果患者的呼吸道已经萎缩了,即在呼气过程的瞬间瘪下去,这样,会极大地阻止呼气过程,那么上述方式是值得推荐的。上面的问题通过权利要求3的措施来避免,其方式是:在呼气期间,施加一个逆流,由此使呼吸道保持敞开并且避免呼吸道萎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呼吸科技公司,未经呼吸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3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