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7345.0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2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艺;刘亦武;许家瑞;秦泽鑫;陈亮辉;兰麒;刘四委;池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3/10 | 分类号: | C08G73/10;C08J5/18;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结构 可溶 性功能 聚酰亚胺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其分子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其中:n为5~10000,X为四价的芳香族烃基,Y为I、II、III结构通式所示基团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其中,Ar1和Ar2选自下列结构式中的任何一种:
Ar3和Ar4选自下列结构式基团中的任何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选自以下结构通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亚胺为粉体材料或薄膜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氩气气氛中,将含Y结构的二胺与含X结构的二酐按摩尔比为1∶(0.9~1.1)溶在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在-10~40℃搅拌反应0.5~72h,得到聚酰胺酸溶液,然后进行酰亚胺化得到可溶性的聚酰亚胺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Y结构的二胺与含X结构的二酐总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砜、环丁砜、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间甲酚、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胺酸溶液通过热酰亚胺化法或化学酰亚胺化法进行酰亚胺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酰亚胺化法的步骤为:将聚酰胺酸溶液刮涂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再将玻璃板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进行热酰亚胺化,优选的程序升温程序为:先室温升温至50~180℃后恒温,整个过程10-240分钟;然后再升温至180~250℃后恒温,整个过程10-240分钟;最后升温至250℃~380℃后恒温,整个过程10-360分钟;冷却后即得到聚酰亚胺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酰亚胺化法的步骤为:在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脱水剂,在升温搅拌后,加热至50~200℃继续搅拌0.5~72h,冷却至室温后倒入甲醇或丙酮中得到聚酰亚胺沉淀,过滤干燥,即得到聚酰亚胺粉体;将聚酰亚胺粉体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间甲酚或四氢呋喃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后,将聚酰亚胺溶液刮涂在洁净的玻璃板上,70~300℃干燥去除溶剂,冷却后即得到聚酰亚胺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芴结构的可溶性功能聚酰亚胺,应用于制备光致发光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73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