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功能化非聚集酞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2828.1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梁福顺;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H01L51/4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 代理人: | 刘延军;李荣武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功能 聚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有机功能化非聚集酞菁,其特征在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
β位取代 α位取代
结构通式中,M代表二价或二价以上的中心金属配体,M为锌(Zn),铜(Cu),钴(Co),镍(Ni),铁(Fe),锰(Mn),R1、R2代表有机功能化的大位阻光活性基团,当R1或R2为H时,为四取代金属酞菁,对于β位取代,R1或R2的取代位置在2或3位中的任一位置,9或10位中的任一位置,16或17位中的任一位置,23或24位中的任一位置;对于α位取代,R1或R2的取代位置在1或4位中的任一位置,8或11位中的任一位置,15或18位中的任一位置,22或25位中的任一位置;当R1=R2≠H时,为八取代金属酞菁,对于β位取代,R1或R2的取代位置在2或3位中的任一位置,9或10位中的任一位置,16或17位中的任一位置,23或24位中的任一位置;对于α位取代,R1或R2的取代位置在1或4位中的任一位置,8或11位中的任一位置,15或18位中的任一位置,22或25位中的任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功能化非聚集酞菁,其特征在于,该类有机功能化非聚集酞菁化合物为:
2(3),9(10),16(17),23(24)-四R取代酞菁锌(ZnPc-4R)、
2(3),9(10),16(17),23(24)-四R取代酞菁铜(CuPc-4R)、
2(3),9(10),16(17),23(24)-四R取代酞菁钴(CoPc-4R)、
2(3),9(10),16(17),23(24)-四R取代酞菁镍(NiPc-4R)、
2(3),9(10),16(17),23(24)-四R取代酞菁铁(FePc-4R)、
2(3),9(10),16(17),23(24)-四R取代酞菁锰(MnPc-4R)、
1(4),8(11),15(18),22(25)-四R取代酞菁锌(ZnPc-4R)、
1(4),8(11),15(18),22(25)-四R取代酞菁铜(CuPc-4R)、
1(4),8(11),15(18),22(25)-四R取代酞菁钴(CoPc-4R)、
1(4),8(11),15(18),22(25)-四R取代酞菁镍(NiPc-4R)、
1(4),8(11),15(18),22(25)-四R取代酞菁铁(FePc-4R)、
1(4),8(11),15(18),22(25)-四R取代酞菁锰(MnPc-4R)、
2,3,9,10,16,17,23,24-八R取代酞菁锌(ZnPc-8R)、
2,3,9,10,16,17,23,24-八R取代酞菁铜(CuPc-8R)、
2,3,9,10,16,17,23,24-八R取代酞菁钴(CoPc-8R)、
2,3,9,10,16,17,23,24-八R取代酞菁镍(NiPc-8R)、
2,3,9,10,16,17,23,24-八R取代酞菁铁(FePc-8R)、
2,3,9,10,16,17,23,24-八R取代酞菁锰(MnPc-8R)、
1,4,8,11,15,19,22,25-八R取代酞菁锌(ZnPc-8R)、
1,4,8,11,15,19,22,25-八R取代酞菁铜(CuPc-8R)、
1,4,8,11,15,19,22,25-八R取代酞菁钴(CoPc-8R)、
1,4,8,11,15,19,22,25-八R取代酞菁镍(NiPc-8R)、
1,4,8,11,15,19,22,25-八R取代酞菁铁(FePc-8R)、
1,4,8,11,15,19,22,25-八R取代酞菁锰(MnPc-8R)。
3.有机功能化非聚集酞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和条件如下:
(1).4,5-二氯邻苯二氰(3,6-二氯邻苯二氰)的制备:按照Dieter(Synthesis,1993,2,194-196)的已知方法制备:将商业品4(3),5(6)-二氯邻苯二氰溶于大量的乙酸酐中,于140℃下回流3h,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抽滤,乙醚冲洗3次,干燥,得到晶状产物4(3),5(6)-二氯邻苯二甲酸酐。将4(3),5(6)-二氯邻苯二甲酸酐和甲酰胺于160℃下回流3h,将反应物趁热倒入大一点的烧瓶中冷却至室温加入25%的氨水搅拌24h,然后继续加入一些25%的氨水再搅拌24h,抽滤,用大量蒸馏水冲洗,干燥,再用乙醚洗,干燥,得到产物4(3),5(6)-二氯邻苯二甲酰胺,将4(3),5(6)-二氯邻苯二甲酰胺加入到DMF中,完全溶解后冰浴下缓慢滴加POCl3,约1h加完,再在冰浴下反应5h,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结晶,抽滤,用大量蒸馏水洗涤,干燥得到纯产物4,5-二氯邻苯二腈;
(2).4-R取代邻苯二腈的制备:将取代基A-J分别和等摩尔的4(3)-硝基邻苯二腈溶于DMSO中,分批加入LiOH·H2O,加毕,室温反应3d,将反应物倒入体积比为5∶1的甲醇和水的混合液中沉降,抽滤,用大量水冲洗,干燥得到四取代邻苯二腈的衍生物,柱色谱纯化;
(3).8-R取代邻苯二腈的制备:以4(3),5(6)-二氯邻苯二腈为配比标准:将4(3),5(6)-二氯邻苯二腈,2.2倍摩尔量取代基A-J,溶于DMSO中,加热至90℃,分批加入16倍摩尔量的K2CO3,加毕,再在此温度下反应45min,冷却至室温,倒入200mL冰水中,过滤,柱色谱纯化;
(4).四取代有机功能化非聚集酞菁的制备:符合上述的结构通式中M为Zn,Cu,Co,Ni,Fe,Mn,按照《酞菁的合成与应用》(沈永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提供的方法,以4-R取代的邻苯二腈为配比标准,在N2保护下,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为催化剂,将4-R取代的邻苯二腈和0.4倍摩尔量的金属盐在正戊醇中回流8h,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倒入体积比为5∶1的甲醇和水的混合液中,搅拌1-2h,沉降,抽滤,干燥,柱色谱提纯,得到符合结构通式中M为Zn,Cu,Co,Ni,Fe,Mn的四取代有机功能化非聚集酞菁;
(5).八取代有机功能化非聚集酞菁的制备:符合上述的结构通式中M为Zn,Cu,Co,Ni,Fe,Mn,按照《酞菁的合成与应用》(沈永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提供的方法,以8-R取代的邻苯二腈为配比标准,在N2保护下,DBU为催化剂,将8-R取代的邻苯二腈和0.4倍摩尔量的金属盐在正戊醇中回流8h,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倒入体积比为5∶1的甲醇和水的混合液中,搅拌1-2h,沉降,抽滤,干燥,柱色谱提纯,得到产物。得到符合结构通式中M为Zn,Cu,Co,Ni,Fe,Mn的八取代有机功能化非聚集酞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28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盐碱功能型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氧陈化黄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