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性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1886.2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谢承卫;高弦;黄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1/02 | 分类号: | C01B11/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徐逸心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氧化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一代杀菌、消毒、保鲜剂-二氧化氯、稳定性二氧化氯领域。本发明能将二氧化氯气体制备成具有良好稳定性、能长期储存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
背景技术: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制备,通常是用过碳酸钠、过硼酸钠、碳酸钠与过氧化氢配制的稳定溶液吸收二氧化氯气体制成。采用上述吸收液制备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虽然在多个行业取得了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制备过程中需加入多种二氧化氯的稳定性,使得产品在某些领域如食品行业使用上受到限制,同时该类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通常稳定性周期短,易分解失活等问题,也影响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为了拓宽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使用范围,满足各行业需要,特别是满足在食品行业的特殊需要,必须研究一种新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满足应用范围宽,稳定周期长,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能长期保存,并且不含额外二氧化氯稳定剂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研制一种新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及其产品,达到应用范围宽,稳定周期长,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能较长期保存,并不含额外二氧化氯稳定剂而达纯化的条件,满足各行业,特别是在食品行业的特殊需要。
本发明发明人通过对二氧化氯稳定机理的量子化学计算及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过氧化氢起到关健作用。稳定二氧化氯溶液的关健,在于稳定溶液中的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对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在水溶液中过氧化氢能与二氧化氯有效地形成配合物(通过氢键、分子间力)或形成超分子聚集体,使整个体系的能量降低,同时过量的过氧化氢能维持体系处于一个较高的氧化环境,从而使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被拉平了,也就是说,只要稳定了过氧化氢,二氧化氯在该环境中将被稳定。稳定过氧化氢成为稳定整个二氧化氯体系的关键,只要能有效地稳定过氧化氢,就能稳定整个体系。
本发明发明人研究发现磷酸盐不仅可作为吸收二氧化氯的主要成份,而且在吸收二氧化氯的过程中,会逐渐生成磷酸二氢盐和磷酸一氢盐,当吸收达饱和时,主要以磷酸二氢盐为主。而磷酸二氢盐和磷酸一氢盐是过氧化氢的有效稳定剂,对过氧化氢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根据上述研究发现和分析,本发明以磷酸钠(Na3PO4)和过氧化氢(H2O2)作为二氧化氯气体吸收液的基本成分,不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同时使体系中的过氧化氢过量,吸收经洗涤净化后的二氧化氯气体,直至吸收液变成淡黄色后,吸收达饱和,再用磷酸钠溶液调整吸收液pH到6.5~7.0左右,得到磷系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
本发明的一种稳定性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将磷酸钠Na3PO4溶解于水中,加入双氧水溶液摇匀后作为吸收液,用吸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氯,待吸收液变为淡黄色时,停止吸收,用磷酸钠溶液调整吸收液pH到6.5~7.0左右得产品。
吸收液各成分的配比是在1升水中加入40-200克磷酸钠Na3PO4,再加入20-100ml 30%(w/w)双氧水溶液,摇匀后作为吸收液。
最佳制备条件是将100克磷酸钠Na3PO4溶解在1000ml水中,加入45ml重量百分浓度为30%双氧水H2O2,摇匀后,作为吸收液吸收二氧化氯,待吸收液变为淡黄色时,停止吸收,用磷酸钠溶液调整吸收液pH到6.5~7.0左右得产品。
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得的产品是以磷酸钠Na3PO4、双氧水H2O2和水为原料,按配比1升水中含40-200克磷酸钠、20-100ml 30%(w/w)双氧水配制成吸收液,吸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氯后,用磷酸钠溶液调PH到6.5-7.0所得到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产品,并保存在有色容器中。
制得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产品通常保存在棕色瓶中。
本发明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与传统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相比,在制备过程中无需加入其它稳定剂,在吸附过程中产生的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对体系有良好的自稳定作用。
本发明的吸收液在吸收二氧化氯气体时,吸收速度快、吸收效率高,制备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活性二氧化氯含量高、稳定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1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应夜灯
- 下一篇:一种新型LED防盗照树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