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陆相深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模式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1008.0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9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亮;任伟伟;李德勇;唐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层 油气藏 形成 分布 模式 | ||
1.本发明涉及一种陆相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建立“近源供烃、压差驱动、储盖共控、动态成藏”的陆相深层油气成藏模式。深化了对深层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和富集分布规律的认识;完善了深部复杂岩性油气勘探的技术体系。深层成藏模式和成藏规律的提出,展示了深层广阔的勘探前景,同时,也证明隐蔽油藏能够成为油田储量持续增长的主要资源接替阵地,建立陆相深部油气成藏模式,是保证油田老区旺盛勘探活力和实现油田勘探良性循环的理论技术保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陆相深层油气成藏模式,“近源供烃”,稳定分布的深层源岩与储层紧密相邻,可以使储层优先最大限度地被油气饱和,形成就地取材式成藏模式,二者的接触范围,相互距离都会影响到油气藏的分布,距离越近,接触越密切,越有利于油气藏形成。活跃的生烃作用可导致异常压力油气聚集发生。深层多处于盆地的初陷期,生烃中心主要为同层和高层生烃中心,底层生烃中心少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陆相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压差驱动”是形成深层原生岩性油藏充注的必要动力条件,烃源岩的异常压力以及源盖层与其间储层的压差(势能差)控制着深层油气藏的聚集和运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陆相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储盖组合”共同控制着深层油气藏的类型、规模和连续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陆相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动态成藏”反映了深层油气藏保存和改造的平衡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10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