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C4烯烃制备清洁汽油及催化剂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0416.4 | 申请日: | 201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3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述全;韩煦;刘二明;苗晓涛;刘光明;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福生染料厂 |
主分类号: | B01J29/80 | 分类号: | B01J29/80;C10G5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171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4 烯烃 制备 清洁 汽油 催化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的制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抽提出异丁烯后混合C4中烯烃制取高辛烷值汽油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以提出异丁烯后混合C4制取汽油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原油加工能力的提高和乙烯产量的不断增加,其副产品C4资源也不断的扩大,加之我国西气东输的顺利实施,大量的液化石油气也急需寻找新的出路。我国的C4气体利用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液化石油气的很大部分被当作民用廉价气烧掉,这是我国宝贵资源的浪费。
在FCC中(催化裂化)有8%的C4产生,而乙烯工程中C4的产量要超过乙烯产量的10%,这样看来我国的C4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那么如何利用C4将引起广泛的关注,同时合理的利用C4将有着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在混合C4的组份中主要含有1,3-丁二烯,正丁烯(1-丁烯,顺丁烯-2,反丁烯-2)异丁烯,正丁烷,炔等组份,其中应用价值最高的是1,3-丁二烯和异丁烯的组份,而其他组份的利用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生产一种用于抽提1,3-丁二烯和异丁烯后混合C4制取高辛烷值汽油的催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将抽提出1,3-丁二烯和异丁烯后C4中烯烃原料,使用固定床反应器将其转化变成宜于使用贮存的成品汽油,也使液化C4气体中的烯烃大大减少,变成清洁燃气。
本发明是从能以工业化放大,保证其催化剂性能和环保生产,不产生污染物的基础上出发,利用有着稳定晶体结构和孔结构的材料,A和B合理配比,制取高性能催化剂,其C4烯烃的转化率≥90%,并且油品的辛烷值≥9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一种用于C4烯烃制备清洁汽油的高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是由不同孔径的不同结构的两种沸石分子筛A:代号NDF-10,B:代号NDF-12,粘合剂C代号NDN-14,淀粉2%~10%,硝酸2%~10%原料组成;其中A∶B=0.1~1∶1,(A+B)∶C=7~9∶1;A:NDF-10,SiO2/Al2O3=40~60,比表面560~600m2/g,正己烷吸附量90-130毫克/克,孔径7~8NM;B:NDF-12,SiO2/Al2O3=100~200,比表面=300-380m2/g,正己烷吸附量90-130毫克/克,孔径4.6~5.6NM;C:NDN-14,SiO2/Al2O3=100~0,比表面=150-300m2/g。
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φ1.8~2.1,堆积比重为0.67~0.69,比表面为460~560m2/g,热稳定性≥700℃。
本发明的高效催化剂是由不同结构的两种沸石分子筛A:代号NDF-10,B:代号NDF-12,C是大比表的粘合剂三种原料制备而成。
A:(NDF-10)性质
SiO2/Al2O3>20最好≥40~60,比表面400~900最好≥560~600m2/g,正己烷吸附量≥130毫克/克,孔径7~8NM。
B:(NDF-12)性质
SiO2/Al2O3>500最好≥100~200,比表面≥300最好≥380m2/g,正己烷吸附量≥90毫克/克,孔径4.6~5.6NM
C:(NDN-14)性质
SiO2/Al2O3100~0,最好10~0,比表面>300m2/g。
A、B、C三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并加淀粉2%~10%,硝酸2%~10%进行成型。A、B、C三种原料(成分是SiO2、Al2O3)的比例是可调整。
本发明所述高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将分子筛A和B准确称量后按固液比为1∶2~6加入无离子水混合搅拌10~30分钟;
(2)将原料C和淀粉加入步骤(1)中40~60℃搅拌后混合共沉淀10~30分钟,取出干燥粉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福生染料厂,未经天津市福生染料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04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