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及其动触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0142.7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6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04 | 分类号: | H01H7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及其 动触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断路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触头系统及具有该动触头系统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塑壳式断路器中的动触头转轴系统内,通常采用的动触头转轴系统结构内都是由转轴、动触头、拉簧、转轴盖、浮动轴、连杆、挂簧轴、定位轴等构成的。为了防止斥分的动触头跌落,造成电弧重燃,影响产品的分断性能,都采用了防跌落装置。目前,塑壳式断路器中双断点单极模块化结构的触头转轴系统内,采用的防跌落装置都是通过一根专用挂轴与动触头上或转轴上的限位凸台或凹坑相互作用来实现防跌落性能的。而这种结构零部件多,但其安装空间较小,装配复杂,因此对生产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触头系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和转轴,动触头可转动的安装在转轴上,在动触头和转轴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触头锁止机构,所述触头锁止机构包括一弹性件和设在动触头背部的一个凸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动触头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支撑在转轴内部,弹性件的第二端还连接一悬臂,在动触头转动过程中,所述悬臂可与所述凸台相抵触。
本发明所述转轴包括转轴底和转轴盖,所述动触头穿设在转轴底和转轴盖围成的空腔内,一浮动轴穿过动触头的中心孔其两端插设在转轴底和转轴盖上,
本发明所述转轴底上还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连接有支撑件,支撑件呈V形折弯,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支撑在所述支撑件内。
本发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触头锁止机构还包括设在动触头上的圆孔,扭簧的第一端插设在圆孔内。
本发明所述圆孔内设有套管,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插设在套管内。
本发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片,所述触头锁止机构还包括设在动触头上的卡槽,弹簧片的第一端并置于所述卡槽内,弹簧片的第二端连接一弯折部,所述悬臂由弯折部构成。
本发明所述动触头为双断点动触头,所述触头锁止机构有两个,两个触头锁止机构关于动触头的转动中心对称布置。
一种断路器,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系统,所述动触头系统采用以上所述的任一项动触头系统。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动触头系统及具有该动触头系统的断路器,通过弹性件的悬臂与动触头上的凸台相配合,防止动触头跌落而使动、静触头再次闭合,不仅提高了双触点动触头分断性能,而且减少了零件个数,简化了转轴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动触头系统结构原理图。
图2本发明动触头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所述转轴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述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时的状态图。
图8所述弹性件上的悬臂勾着动触头上的凸台时的状态图。
图9为图8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0所述动触头斥分到位时的状态图。
图11为图10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12本发明动触头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图1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具有该转轴结构的断路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10和转轴,动触头可转动的安装在转轴上,还包括一弹性件3和设在动触头背部的一个凸台101,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动触头10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支撑在转轴内部,弹性件的第二端还连接一悬臂32。上述弹性件3和凸台101构成一个触头锁止机构,该触头锁止机构在动触头因大电流被斥开时,可以卡住动触头,避免动触头回落再次形成闭合。具体的作用方式为,在动触头被斥开转动过程中,悬臂32可与凸台101相抵触,并卡住动触头,防止动触头回落。
本发明既可以应用于单断点断路器中,也可以应用于双断点断路器中,也可应用于由多组触头组成的动触头系统的断路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01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乘员保护装置
- 下一篇: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精制及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