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新型回水装置的无密封自吸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0244.2 | 申请日: | 201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付猛;张锡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8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新型 回水 装置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回水装置的无密封自吸泵。
背景技术
无密封自吸泵的自吸功能是靠气液混合的介质进入分离室后重的液体向下回流并重新混合进口新的气体,轻的气体排出来,然后不断循环这个过程,当气体排尽后完成自吸过程,进入正常的运转。但是现有的无密封自吸泵的回流通道是通过叶轮21与导叶22和中间隔板23之间的间隙20回流,这样的间隙是固定的,如果要满足自吸快且高度高,那么间隙需要比较大,那么运行的效率就低,如果间隙小,效率相对高,但自吸时间就长,这里自吸的时间和高度就与回流量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了。回流量小了时间就长,吸上高度也低,回流量大了其容积损失就大,效率就低,所以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很难兼顾到既要高效,又要自吸时间短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无密封自吸泵的回流通道是通过叶轮与导叶和泵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回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回水装置的无密封自吸泵。本发明设计一种具有新型回水装置的无密封自吸泵,包括泵体、叶轮、泵轴、吸水室、进水口、中间隔板、分离室、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中间隔板的近泵体处开设一上下贯通的回流孔,在回流孔底部设有一网板,在泵体上相对于回流孔处开设有一贯通槽,在贯通槽的槽口边缘上设有O型密封圈,在贯通槽的槽口内嵌放有一块活动块,活动块的向前行程与回流孔吻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板为钢丝网。其特征在于:在泵体的外侧安装有一伸缩驱动装置连接活动块,其特征在于:活动块为的前端为三角形,在活动块前部有限位条。本发明的优点是当泵启动时的自吸过程中活动块打开,完成自吸后进入正常运转后将隔板合上,这样就能既满足自吸的效果,又能保证运行的过程中减少回流泄露的损失,达到高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K向局部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施工实例对本发明作详细使用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包括泵体1、叶轮2、泵轴3、吸水室4、进水口5、中间隔板6、分离室7、出水口8,其特征在于:在中间隔板的近泵体处开设一上下贯通的回流孔9,在回流孔底部设有一网板10,在泵体上相对于回流孔处开设有一贯通槽11,在贯通槽的槽口边缘上设有O型密封圈12,在贯通槽的槽口内嵌放有一块活动块13,活动块的向前行程与回流孔吻合,活动块为的前端为三角形,在活动块前部有限位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板为钢丝网。其特征在于:在泵体的外侧安装有一伸缩驱动装置连接活动块(图中未画)。
本发明是保持叶轮与导叶和泵体之间的间隙不变,尽量做小,而把回流的通道(即回流孔)开在吸水室和分离室之间的中间隔板上,开了回流孔之后在其孔再装上钢丝网,让回流的液体能更好的散开与吸水室的空气相混合,同时做一个与回流孔形状吻合的活动块,当泵启动时的自吸过程中活动块打开,完成自吸后进入正常运转后将活动块合上,这样就能既满足自吸的效果,又能保证运行的过程中减少回流泄露的损失,达到高效的效果。而活动块的前端为三角形可以保证定位准确,在活动块前部的限位条保证不被过度拉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0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电源绝缘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强自吸双吸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