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6114.1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J·T·彦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蒙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李丹丹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者 改进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4月23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61/327,434的优先权,其阐述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关于联邦赞助研发声明
不适用。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一种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尤其是,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结合了配重平台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配重平台可活动联接到车辆框架并且构造成将支承在配重平台上的操作者与车辆扰动相隔离。
车辆的操作者在操作车辆期间重复地受到干扰(例如,波动等)可能导致操作者感到不舒适。例如,升降式叉车的操作者在控制升降式叉车时要经常站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各种各样的干扰都会产生,例如,当升降式叉车行驶过地面,通过膨胀接头,穿过搬运月台的板材,和操作货叉时。集中增加效率,通过增加产量,已经导致更快地移动升降式叉车,因此加剧了干扰的产生和振幅。使操作者免受这些和其它干扰的影响会增加操作者的舒适度,尤其是长期的操作。
已经研究出一项技术以减低干扰,包括使用多种的能量吸收装置(例如,弹簧,粘性阻尼器,橡胶缓冲器,等等)来悬挂或支撑典型的,标准的平台。然而,这些装置中很多都是基于这样的构造,该构造要求调节或校准能量吸收装置以适应不同操作者的质量(且因此适应不同的重量)。此外,这些装置通常造成了复杂程度和维修的增加。保持降低安装复杂程度限制了削弱一定范围的频率和振幅的干扰传递的能力。
根据至少上面的考虑,存在降低车辆操作者经历的干扰以改进操作者在车辆中的乘驾性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一种可联接到车辆的框架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包括可移动联接到框架的配重平台,和与框架和配重平台配合的弹性元件。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至少等于在车辆的操作期间由配重平台支承的总质量。在车辆操作期间,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削弱和/或抑制配重平台的运动。
一方面,用于具有框架的车辆中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包括限定了质量的配重平台,配重平台联接到框架以围绕轴线枢转运动。弹性元件与框架和配重平台配合以削弱配重平台绕轴线的运动。控制元件与框架和配重平台配合以抑制配重平台沿轴线的运动。在操作车辆期间,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大约至少等于由配重平台支承的总质量。
另一方面,用于具有框架并限定了操作室的车辆中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包括限定了质量的配重平台,配重平台至少部分在操作室内可移动地联接到框架。弹性元件与框架和配重平台配合。在操作车辆期间,配重平台的质量构造成大约至少等于由配重平台支承的总质量。配重平台的质量和弹性元件构造成削弱通过框架传递到配重平台的干扰。
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方面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在细节描述中,将联接附图描述优选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代表本发明的全部范围;此外,本发明可以具有许多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体现在权利要求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结合了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车辆的实施例的立体后视图。
图2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3是图2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实施例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4是图2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简化立体视图。
图5是图3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可替换实施例的局部简化侧视图,示出了操作者靠背结构的实施例。
图7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后视图。
图8是图7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局部立体后视图。
图9是沿图8的11-11线的局部截面视图。
图10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11是图10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12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13是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视图。
图14是脱离车辆的操作者乘驾改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15是附加导轨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蒙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雷蒙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6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