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可重构处理器内子单元间进行同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0356.1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7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刘雷波;王延升;朱敏;戚斌;杨军;曹鹏;时龙兴;尹首一;魏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52 | 分类号: | G06F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可重构 处理器 内子 单元 进行 同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嵌入式系统领域中的动态可重构处理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可重构处理器内子单元间进行同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动态可重构处理器是一种新生的处理器构架,其较之以往的单核处理器、专用芯片、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有着显著的优势,是未来电路结构发展的一个方向。
首先,动态可重构处理器内往往含有多个算数逻辑单元,且数量巨大,称之为众核阵列。阵列内部配以灵活度高的路由单元,实现算数逻辑单元之间多样化的互联。因此,经路由单元连接后的众核阵列可实现对数据流的高速处理,较传统的单核以及少核处理器在性能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同时,较固化的专用电路在灵活性上也有着巨大的优势。
其次,较传统的静态可重构电路——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而言,动态可重构处理器有动态的特点,即在电路运行过程中可动态的切换电路的功能,而非以往静态可重构电路一沉不变的不改变电路功能,只是在电路运行之前烧写电路功能,对电路进行初始化。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减少了电路的规模,原因在于之前的电路结构的全映射现在变为分块映射,而块与块之间恰好采取了动态切换的方式。
实际应用中,动态可重构处理器采取并行的方式处理复杂的应用,其中并行的方式是通过多个子单元各自并行处理分配给自己的子任务来实现的。复杂的应用被分成多个子任务序列,分配给多个子单元进行处理,因此,目前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创新地提出一种有效的措施,以对可重构处理器内多个子单元之间的同步进行良好的控制,完成子单元间同步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态可重构处理器内子单元间进行同步的方法,能够完成对可重构处理器内多个子单元之间的同步进行良好的控制,完成子单元间同步任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可重构处理器内子单元间进行同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子单元配置字缓存器非空且之前配置字已执行完,同时判定同步控制器的使能信号为真,则配置字缓存器弹出首个配置字,配置字中同步信息发送到子单元同步控制器,配置字中的配置信息发送到子单元;所述子单元配置字缓存器中写有各子单元的配置字;
子单元同步控制器接受同步信息,并判定是否需要同步:
若是,则待需同步的多个子单元都已执行到同步任务,且都已执行完时,子单元同步控制器返回使能信号为真;
若否,则向子单元配置字缓存器返回使能信号为真;
子单元接受配置字中的配置信息后,对配置字所对应的子任务进行检测,若子任务完成,则告知子单元配置字缓存器任务执行完毕。
优选的,若将所述判定同步控制器的使能信号的操作,置于子单元同步控制器接受同步信息,并判定是否需要同步后进行,则所述方法包括:
若子单元配置字缓存器非空且之前配置字已执行完,则配置字缓存器弹出首个配置字,配置字中同步信息发送到子单元同步控制器;所述子单元配置字缓存器中写有各子单元的配置字;
子单元同步控制器接受同步信息,并判定是否需要同步:
若是,则子单元同步控制器待需同步的多个子单元都已开始执行同步任务时,子单元同步控制器返回使能信号为真;
若否,则向子单元配置字缓存器返回使能信号为真;
判定同步控制器的使能信号为真,则将配置字中的配置信息发送到子单元;
子单元接受配置字中的配置信息后,对配置字所对应的子任务进行检测,若子任务完成,则告知子单元配置字缓存器任务执行完毕。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需同步的子单元之间在都完成了需同步的子任务之后,各子单元执行分配给自己的下一个子任务。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需同步的子单元之间都已准备开始执行需同步的子任务,各子单元开始执行各自的需同步的子任务。
优选的,所述子单元配置字缓存器用于缓存多个子单元配置字,所缓存的配置字采取先入先出机制。
优选的,子单元的同步信息包括子单元是否需要与其他子单元进行同步,如需同步,则子单元需与其他哪些子单元进行同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03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风对流的电蒸炉
- 下一篇:湿纸巾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