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悬式复合冲模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4007.0 | 申请日: | 201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0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小玲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4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悬式 复合 冲模 | ||
1.一种半悬式复合冲压装备,由下模、上模、侧冲、支撑四个模块组成,其特征是:
⑴ 所述的下模模块,包括底板、底座、下模座、凹模、下模座螺钉、底座螺钉六个零件;
⑵ 所述的上模模块,包括侧冲槌、冲槌螺母、冲槌垫圈、卸料橡胶、冲针、冲针螺钉、上模座、冲针垫块、顶板、下压门螺钉、顶板螺钉、下压门、上凸模、上凸模螺母、模柄垫圈、模柄十六个零件;
⑶ 所述的侧冲模块,包括定位块螺钉、定位块垫圈、转柄限位块、限位块垫圈、限位块螺钉、转柄、转轴、转轴垫圈、转轴螺母、侧凸模、侧凸模螺母、转柄弹簧、定位块十三个零件;
⑷ 所述的支撑模块,包括支撑垫块、滑块限位钉、垫块垫圈、垫块螺钉、支撑滑块、滑块弹簧、滑块座、滑块座螺钉八个零件;
⑸ 本发明的成型产品,与压力机配合形成产品的冲压功能,其中,上模模块为整个复合冲模中的上部分,通过模柄零件安装于压力机滑块的底面;下模、侧冲、支撑三个模块相互配合,形成整个复合冲模的下半部分,安装于压力机工作台面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冲压装备,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下模模块中,底板零件与底座零件、下模座零件的数量均各自为1,凹模零件与下模座螺钉零件、底座螺钉零件的数量均各自为4;其中,底板零件使用普通碳素钢材料制造,底座零件与下模座零件使用优质碳素钢材料制造,凹模零件使用高强度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冲压装备,其特征是:所述下模模块中的下模座零件,包括下模座本体、排料孔、底座螺孔、凹模孔、下模座后端、凹槽、下模座前端、前端倒角八个组成部分;其中,凹槽的数量为3,在下模座前端中呈轴向环形阵列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冲压装备,其特征是:所述底座模块中的下模座零件,为优质碳素钢材料制造,其最大宽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5到1:2之间;其后端组成部分长度值与整个零件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5到1:3.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冲压装备,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上模模块中,顶板螺钉零件的数量为6,冲针零件零件、冲针螺钉零件、冲针垫块零件的数量均各自为4,侧冲槌零件、冲槌螺母零件、冲槌垫圈零件、下压门螺钉零件的数量均各自为2,其他零件的数量均各自为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冲压装备,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侧冲模块中,定位块螺钉零件、定位块垫圈零件、限位块垫零件、限位块螺钉零件的数量均各自为4,转柄零件等其他零件的数量均各自为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冲压装备,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侧冲模块中,所述的转柄零件为高强度优质碳素钢制造,结构包括转柄本体、受力柄、转轴孔、凸模螺孔、弹簧孔五个组成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冲压装备,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支撑模块中,垫块螺钉零件、垫块垫圈零件、滑块座螺钉零件的数量均各自为8,支撑滑块零件等其他零件的数量均各自为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冲压装备,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滑块零件为高强度优质碳素钢制造,结构包括滑块本体、限位槽、滑块斜面、滑块弹簧孔、支撑面、滑块前端六个组成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共同所述的复合冲压装置,其特征是:在成型产品中,各模块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如下:
⑴ 在所述下模模块中,底座零件通过底座螺钉零件的配合,置于底板零件的顶面;下模座零件通过下模座螺钉零件的配合,半悬空置于底座零件的顶面;凹模零件通过自身过盈公差的配合,置于下模座零件凹模孔中;
⑵ 在所述的上模模块中,上凸模零件通过上凸模螺母零件的配合,置于模柄零件的底面;模柄零件套嵌着模柄垫圈零件,通过自身下端螺纹的配合,置于顶板零件的顶面;冲针零件通过冲针螺钉零件的配合,置于上模座零件的底面;上模座零件结合冲针垫块零件,通过顶板螺钉零件的配合,置于顶板零件的底面;下压门零件通过下压门螺钉零件的配合,置于顶板零件底面的前端;侧冲槌零件通过冲槌螺母零件、冲槌垫圈零件的配合,置于顶板零件底面的两侧;卸料橡胶通过自身过盈公差的配合,嵌套着冲针零件置于上模座零件的底面;
⑶ 在所述侧冲模块中,侧凸模零件通过侧凸模螺母零件的配合,置于转柄零件的凸模螺孔中;转柄零件通过自身转轴孔的间隔公差配合,置于转轴零件的前端;转轴零件通过转轴垫圈零件、转轴螺母零件的配合,与下模模块的下模座零件相连接;转柄限位块零件通过限位块垫圈零件、限位块螺钉零件的配合,固定于下模模块底板零件的顶面;定位块零件通过定位块垫圈零件、定位块螺钉零件的配合,固定于下模模块底板零件的顶面,且与转柄限位块零件相对;转柄弹簧零件置于转柄零件与定位块零件之间,形成转柄零件绕轴旋转的回弹机制;
⑷ 在所述的支撑模块在成型产品中,支撑垫块零件通过垫块垫圈零件、垫块螺钉零件的配合,置于下模模块底板零件的顶面;滑块座零件通过滑块座螺钉零件的配合,置于支撑垫块零件的顶面;支撑滑块零件通过滑块限位钉零件的配合,夹持着滑块弹簧零件置于支撑垫块零件的顶面,且其滑块前端伸入置于滑块座零件的内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小玲,未经郑小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40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刺穿织布复合层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镀锌系钢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