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水培甘薯树的栽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22007.7 申请日: 2011-05-12
公开(公告)号: CN102246688A 公开(公告)日: 2011-11-23
发明(设计)人: 赵荷娟;高年春;王庆南;张礼浩;曾燕楠;陈润东;林久军;闫美玲;张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31/06 分类号: A01G31/06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素卿
地址: 210046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移动式 水培 甘薯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水培甘薯树的栽培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薯的设施栽培技术是甘薯栽培的新内容,是对甘薯生长潜力的新探讨,其科技含量和涉及的研究领域之多,其难度远远超过土壤栽培。甘薯的常规栽培只是在夏秋季节露地一年一茬,收获的季节一般也都在秋末冬初,甘薯供给的大部分时间只能依赖贮存部分,难以实现鲜薯的周年均衡供应。过长时间贮存的甘薯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品质发生改变甚至腐烂,且成本提高,不能满足人们对鲜薯的消费需求。多年来很少有人去研究甘薯设施栽培技术,由于设施内土壤栽培甘薯也和其他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一样,很容易产生连作障碍问题,次生盐渍化、土壤线虫等也会相应出现,使甘薯的设施栽培难以得到发展。由于甘薯一次性收获产量较低,多茬栽培的成本又高(需要多次育苗等)。通过水培和嫁接,容易形成旺盛的吸收根群,发达的根系为根茎以上枝蔓的旺盛生长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和水分,使薯秧能较快建立强大的营养体。甘薯水培病虫害少,大大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其营养液可二次作为土壤栽培作物的速效肥。采用基质诱导措施结薯,基质优越的环境可以让人们很容易触摸到膨大的块根,从而可以随意挑选可以收获的薯块采收,就像采收其他瓜果蔬菜作物的果实一样,而对未长成的块根可以保留继续膨大生长,从而实现了连续多次收获的目的,改变了甘薯传统栽培必须先割秧再挖薯的收获方法。

甘薯树庞大的植株体还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是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新鲜成员。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成为现代旅游的生力军。我国旅游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发展势头迅猛,有着光明的前景。首先,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其次,农业观光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之一,全国各地特别是大城市涌现了好多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尤其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奇农业作物品种,更具有吸引力,甘薯空中结薯将改变甘薯只生在土中的历史,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将农业高科技引入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通过甘薯营养液配方的研究、温度和光照的确定、适应品种的选择、水体中EC值和pH的调配、最佳结薯部位的选择、基质配比研究、诱导根肥水控制,将甘薯根系的生理功能实行分工,即把吸收养分(细根)和贮存养分(块根)的根系有效分离,使养分吸收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等生理过程专一化。在无土栽培和环境综合调控下,提升两种功能的效率,培育出多年生植株体庞大极具欣赏性的甘薯树,且达到高产连续采收的目的。

技术方案

1、一种移动式水培甘薯树的栽培方法,包括:

(一)栽培装置:

 由藤架顶部(1)、藤架支柱(2)、营养液池(3)、控温箱(4)、氧气管(5)、氧气泵(6)、泡沫板(7)、藤架底座(8)组成;控温箱(4)为用镀锌板制的水箱,口径大于90 cm,高度大于营养液池(3)10cm-15cm;藤架顶部(1)为镀锌管做成的3个同心圆圈,3个同心圆圈再用镀锌管相连接而成顶部平面框架,其中部连接在的支柱(2)上端,中部为四根镀锌支柱(2),藤架底座(8)为与支柱(2)下端相接的镀锌管构成的平面框架,置于控温箱(4)内;营养液池(3)为镀锌板焊接成的圆形或方形箱,深度大于60cm,容积不小于150L,营养液池(3)放置在藤架底座(8)上面,位于控温箱(4)中间;营养液池(3)外接增氧泵(6),增氧泵(6)利用氧气管(5)通气入营养液池;在控温箱(4)底部放置一与自来水笼头相连的水管,并在一侧面低于营养液池(3)面的位置有一出水小孔,夏季,营养液池(3)与控温箱(4)间隙内持续注入自来水或地下水控温;

(二)栽培方法:

1) 配液:先配置母液:A母液、B母液和C母液,再用母液稀释成栽培用营养液,先在营养液池加入需要配置体积的2/3的清水,按照要配置的母液的体积和浓缩倍数计算出配方中各种化合物的用量,依次正确称取, A母液充分溶解后,搅拌均匀,才能加入B母液,B母液充分溶解后,搅拌均匀,才能加入C母液,待全部溶解后加水至所需配置的体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2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