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钻铆机器人的法向找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13060.0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田威;廖文和;刘勇;周卫雪;沈建新;孙海龙;杨国川;刘长明;黄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3/00 | 分类号: | B25J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机器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钻铆机器人的法向找正控制方法,属于机器人法向精度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飞机柔性装配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制造的主流发展趋势。由于目前飞机结构件装配过程中以机械连接为主,机械连接带来了大量制孔问题,为了满足飞机长寿命要求就必须解决精密制孔技术难题,因此机器人精密制孔技术成为飞机柔性装配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和研究方向。
国外关于机器人自动制孔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成熟:美国Electroimpact公司与英国空客公司联合设计了一套机器人自动钻削系统(O.N.C.E),主要用于波音F/A-18E/F的机翼后缘襟翼的钻孔和锪孔;美国EOA公司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了一种机器人多功能钻削系统(EOA),可完成对钛合金、铝合金、复合材料以及叠层等飞机蒙皮的钻孔、锪孔和铰孔工作;瑞典Novator公司根据Orbital钻头专利技术开发了一套机器人多功能钻削系统(Orbital E-D100);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飞机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机翼上壁板制孔用的大型龙门式钻孔系统(JGADS)代表了机器人制孔技术最前沿应用的方向。国内飞机装配领域与航空技术先进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对机器人精密制孔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以满足新一代飞机的研制与生产需求。
在机器人自动制孔过程中,由于机器人本身的定位误差、型架制造与安装误差、产品加工装配误差以及机翼空间姿态动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蒙皮表面待加工点外法矢量方向与刀具轴线方向存在一定夹角。若此夹角过大,必将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和装配可靠性,同时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因此在飞机部件装配钻孔(铆接孔)加工前,提高钻铆的垂直精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献“大型壁板数控钻铆的三点快速调平算法(秦现生,汪文旦,楼阿莉,尉藤.航空学报,2007,28(6),1455-1460)”提出了基于机翼壁板有限曲面加工区域的三点快速调平算法。文章针对基于钻铆机和托架的数控钻铆系统,采用以机翼表面待钻铆点附近三点坐标表征铆接区域空间姿态的方法,通过钻铆系统的几何结构模型所确定的坐标变化矩阵,逆解出调平所需的各运动副位移增量。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机翼表面待钻铆区域的外法矢量与钻铆机加工轴线之间的偏差,基本实现钻铆垂直精度在0.5°的范围内,但由于该方法是通过调整工件姿态来适应钻铆机的加工轴线方向,对于大型机翼壁板操作困难,实现过程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满足自动钻铆过程中对垂直精度的要求,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自动钻铆机器人法向找正方法。
该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四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模拟量输入模块以及计算机,四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机器人的目标点位于四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射出的四束激光的光点在目标表面上所形成的四边形内部,四个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连接计算机,计算机连接机器人控制器;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机器人定位到预定的姿态和位置上,在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建立工具坐标系,获取TCP在机器人坐标系中的位置以及机器人的空间姿态,TCP即工具坐标系中心点;
步骤2:测量四个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目标表面的距离,将测得的四个距离信息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传输到计算机中;
步骤3:计算机器人由当前姿态变换到目标姿态时工具坐标系的旋转矩阵;
步骤4:在机器人坐标系中计算出机器人的目标姿态;
步骤5:将该目标姿态值传输给机器人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完成法向找正。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满足机器人自动钻铆技术中加工垂直精度在0.5°范围内的要求;
(2)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中对工装的柔性度要求较低;
(3)所需原始信息少且易于获取,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机器人姿态找正;
(4)可直接输出机器人应调整到的目标姿态,便于机器人的姿态调整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法向找正几何模型示意图,图中:i为机器人坐标系;ii为工具坐标系;iii为待钻铆目标表面。
图2为本发明中机器人法向检测平面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3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