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蛹虫草的生产与深加工新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2555.1 | 申请日: | 2011-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7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门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门玉森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虫草 生产 深加工 新技术 | ||
1.蛹虫草的生产与深加工新技术,特征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蛹虫草的生产与深加工新技术,包括下列步骤:(一)母种制备;(二)母种转原种和栽培种:(三)悬浮液菌种的制备,(四)液体菌种的制备;(五)蛹虫草菌种的人工栽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的生产与深加工新技术,特征是母种制备采用孢子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利用菌类子实体自行弹射孢子的原理,使孢子散落在人工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得到原始菌系体,然后再移接入斜面试管进行培养;所述的母种制备包括(1)制作培养基:(2)试管母种制备:(3)试管母种的扩大培养;(4)出草试验;(5)组织分离制作母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的生产与深加工新技术,特征是原种和栽培种来源于母种的扩大,原种是天然虫草菌株,通过人工培训后,提出优质菌落转入固体培养基,经过各个阶段不同的温度、湿度、营养物得到一级母种;母种只能作菌种使用,不得直接栽培,所以必须作原种转管培养,一般原种也不易直接栽培,因为原种来源极少,代价高,需多次转管培养成栽培种,母种转原种和栽培种包括:(1)培养基的配制、(2)母种转管扩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的生产与深加工新技术,特征是所述的悬浮液菌种制备包括:(1)培养基配制、(2)灭菌、(3)接种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的生产与深加工新技术,特征是液体菌种制作为:采用单级培养法又叫液体制种速成法,逐步实现多级培养方法,来实现高产稳产周期短,无感染的高效菌种,单级培养生产周期短,8-10天即可培养出第一批虫草液体菌种,生产量较大,根据需要1次可生产1000-2000毫升液体菌种,并可连续生产,栽培方便,只要把液体菌种喷到培养基表面即可发菌快,是固体发菌时间一半,产量高,是固体菌产量的2倍,并从根本上解决了感染时间,成功率高,用特制的过滤器完全杜绝了杂菌,酵母菌的感染,成功率高达95%以上,用传统方法种植虫草需要6-8个月的时间,采用液体菌种,只需50-60天,极大的缩短了虫草生产周期,所述的液体菌种制作包括(1)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2)接种培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的生产与深加工新技术,特征是,所述的蛹虫草菌种人工栽培包括:(1)按培养基配方制作培养基,(2)拌料装瓶;(3)灭菌;(4)接种;(5)培养室培养:(6)后期管理;(7)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门玉森,未经门玉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25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