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酸浆宿萼中β-隐黄质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6363.X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3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凤;王旭;徐志文;惠伯棣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大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5 | 代理人: | 田燕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酸浆宿萼中 隐黄质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检测酸浆宿萼中β-隐黄质含量的反相HPLC方法。
【背景技术】
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var.franchetii(Masters)Makino)为茄科(Solanaceae)酸浆属(Physalis)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红姑娘”、“洋姑娘”、“红灯笼”、“锦灯笼”等。酸浆果实为球状浆果,外部有宽大四棱型宿萼包裹,呈灯笼形囊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草均可入药,果实可加工成果汁和果酱等制品。酸浆的宿萼和果实组织中含有丰富的β-隐黄质,且以脂肪酸酯形式存在,其结构式如下,R=脂肪酸基:
其中以宿萼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在0.1~0.5%(W/DW)之间。许多情况下,β-隐黄质在这些组织中与其合成前体-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和玉米黄素(Zeaxanthin)共存。
因此,在检测酸浆宿萼中β-隐黄质含量时,首先应当将其中的β-隐黄质酯水解,形成游离态的β-隐黄质(单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将其与其它类胡萝卜素分离,才能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检测酸浆宿萼中β-隐黄质含量的反相HPLC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检测酸浆宿萼中β-隐黄质含量的反相HPLC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酸浆宿萼中β-隐黄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A)样品预处理
将酸浆的宿萼与浆果剥离,再用组织捣碎机将酸浆宿萼粉碎成丝状宿萼样品;
B)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把准确称取的丝状宿萼样品置于表面皿中,在温度40~8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按下式计算样品中游离水的含量:
式中:
X=游离水含量,以%(重量)计;
M=烘干前重量,以克计;
M’=烘干后重量,以克计;
C)总类胡萝卜素提取
准确称取步骤A)得到的丝状宿萼样品10重量份,再加入5~8重量份石英砂和以所述丝状宿萼样品重量计4~8倍的选自丙酮、乙醇、甲醇或四氢呋喃的第一有机溶剂,研磨5~15min后静置分离4~8min,取上清液作为“第一萃取溶媒”;剩余物再加入与所述的第一有机溶剂等量的选自正己烷、石油醚或乙酸乙酯的第二有机溶剂,研磨5~15min后静置分离4~8min,取上清液作为“第二萃取溶媒”,并反复用第二有机溶剂研磨提取,直至上清液和提余物为无色;
将第一萃取溶媒和所有的第二萃取溶媒合并,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与合并萃取溶媒等量的蒸馏水,剧烈震荡混合,静置分离25~35min,取上清液在温度40℃、压力-0.06MPa与旋转速度60rpm的条件下旋转浓缩至干,得到0.5~1.5重量份含有总类胡萝卜素酯的提取物;
D)水解
使用20~40重量份的由正己烷-乙醇-丙酮-甲苯按照体积比10∶6∶7∶7组成的稀释液将步骤C)得到的含有总类胡萝卜素酯的提取物完全溶解,得到所述提取物溶液再加入以所述溶液体积计0.1~0.5倍质量百分浓度为35~45%的碱性甲醇溶液,在温度50~60℃下进行水解反应15~25min后,冷却到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大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大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6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