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5736.1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杰;刘大喜;吴凤;王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石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K·海姆(Andre K.Geim)等在2004年制备出石墨烯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光电性质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石墨烯被喻为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领域正在升起的“新星”,它所具有的许多新颖而独特的性质与潜在的应用正吸引了诸多科技工作者。单层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和低的热膨胀系数。如:1.高强度,杨氏摩尔量,(1,100GPa),断裂强度:(125GPa);2.高热导率,(5,000W/mK);3.高导电性、载流子传输率,(200,000cm2/V*s);4.高的比表面积,(理论计算值:2,630m2/g)。尤其是其高导电性质,大的比表面性质和其单分子层二维的纳米尺度的结构性质,可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中用作电极材料。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微机械剥离法、超高真空石墨烯外延生长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溶剂剥离法等。
然而,在这些方法中,氧化还原法是目前唯一一种兼有廉价和大规模制备优势的制备方法。在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过程中,氧化石墨的大量制备又是瓶颈。因为在石墨氧化的高温水解阶段往反应体系中(石墨和浓硫酸等)加入大量的水,大规模制备时体系放热剧烈,温度上升较快对设备是较大的考验。另外,由于体系粘度大,若搅拌不均局部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石墨膨胀,制备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温度可以控制在100℃下的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S1、用冰浴冷却方式,将230~460mL浓硫酸冷却至0℃;
S2、将纯度99.5%石墨加入到浓硫酸中,然后缓慢加入高锰酸钾(KMnO4),并控制反应温度0~20℃(优选10℃),随后保温搅拌反应2~4h(优选3h);其中,石墨与KMnO4的质量比为1∶3;其中,选用石墨与KMnO4的质量分别20g和60g;
S3、将步骤S2的反应体系升温至35±3℃,即32~38℃下保温搅拌反应0.5~1h;
S4、把步骤S3的反应体系缓慢倒入460~920mL温度为20~80℃的水中,且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小于100℃,并保温搅拌反应15~45min;接着,加入浓度为30wt%的双氧水(H2O2)至反应体系不产生气体为止;随后趁热过滤得到固体产物,并用大量浓度为10wt%的盐酸洗涤固体产物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最后,水洗、抽滤、5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固体产物24~48h,即得到氧化石墨。
本发明提供的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传统高温水解的方式,即把水慢慢加入到反应体系中,把反应体系往水中加,并控制反应温度小于100℃,从而降低反应过程中的剧烈放热情形;同时,该制备方法还大大降低了反应体系粘度,并可避免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石墨膨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氧化石墨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天然鳞片石墨的XRD表征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氧化石墨的XRD表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氧化石墨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其工艺制备步骤如下:
S1、用冰浴冷却方式,将203~460mL浓硫酸冷却至0℃;
S2、将纯度99.5%石墨加入到浓硫酸中,然后缓慢加入高锰酸钾(KMnO4),并控制反应温度0~20℃(优选10℃),随后保温搅拌反应2~4h(优选3h);其中,石墨与KMnO4的质量比为1∶3;其中,选用石墨与KMnO4的质量分别20g和60g;
S3、将步骤S2的反应体系升温至35±3℃,即32~38℃下保温搅拌反应0.5~1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5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