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响应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相对湿度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8551.2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龙;黄庆安;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B81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响应 微电子 机械 系统 相对湿度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标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和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后处理技术的相对湿度传感器,尤其是一种快速响应的MEMS相对湿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湿度测量在气象预报、工业控制、农业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湿度传感器作为湿度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由最初的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等传统的湿度传感器发展到目前可以用标准CMOS工艺制造的微型湿度传感器。在商用领域中,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这是因为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灵敏度高、功耗小、制造成本低。利用标准CMOS工艺容易将湿度传感器和检测电路单片集成,这样可以提高湿度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2001年,Y.Y.Qiu(人名)提出了利用CMOS工艺制作的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采用聚酰亚胺作为湿度敏感介质,将检测电路与湿度敏感电容单片集成,把湿度敏感电容的变化直接转化为电压变化输出,便于后端检测系统进行信号采样和处理,但是这种结构的湿度传感器响应速度较慢。2006年,中国人彭韶华提出了一种CMOS工艺兼容的相对湿度传感器,将湿度传感器与CMOS测量电路单片集成,感湿介质为聚酰亚胺,采用开关电容电路将敏感电容的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再利用后端检测系统对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和处理,这种结构的相对湿度传感器响应速度也比较慢。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的快速响应的MEMS相对湿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线性度好,湿滞回差小,结构简单,长期稳定性好等优点。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快速响应的MEMS相对湿度传感器,该相对湿度传感器包括设有空腔的衬底、设置在衬底上的氧化层、设置在氧化层上的加热条、设置在加热条上的绝缘层、第一电容电极、第二电容电极和湿度敏感介质,第一电容电极、第二电容电极分别设置在绝缘层上,湿度敏感介质设置在第一电容电极和第二电容电极之间,湿度敏感介质还设置在第一电容电极和第二电容电极上方,加热条包括相对设置加热第一公共端和加热第二公共端,加热条为条状且等间距相邻排列,第一电容电极包括若干平行的第一电极、将第一电极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公共端、每个第一电极设有与第一公共端相对的第一自由端,第一电极连接第一公共端与第一自由端,第二电容电极包括若干平行的第二电极、将第二电极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公共端、每个第二电极设有与第二公共端相对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电极连接第二公共端与第二自由端,第一自由端与第二公共端不接触,第二自由端与第一公共端不接触。
优选的,加热条的加热第一公共端和加热第二公共端均固定在氧化层上。
优选的,相邻的第一电极之间设有第二电极,相邻的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一电极,第一电容电极的第一公共端和第一自由端均设在绝缘层上,第二电容电极的第二公共端和第二自由端均设在绝缘层上。
优选的,湿度敏感介质为聚酰亚胺。
优选的,第一电容电极、第二电容电极分别为铝电极。
优选的,加热条为多晶硅加热条。
优选的,绝缘层为二氧化硅绝缘层。
有益效果:本发明工艺步骤简单,利用标准CMOS工艺与MEMS加工技术相结合进行制造,成本低,精度高,长期稳定性好。本发明提出的湿度传感器采用聚酰亚胺作为湿度敏感介质,灵敏度高,将衬底及其上方的氧化层腐蚀形成空腔,这样电容电极之间的湿度敏感介质的上方和下方均为空气,使得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加快。采用多晶硅电阻条进行加热可以减小湿滞回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8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