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常温常压下利用铜渣生产硫酸铜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3556.1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0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雷德君;杨建斌;刘艳涛;段世卓;王建昆;钱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C22B3/08;C22B15/00;C01G3/1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501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温 压下 利用 生产 硫酸铜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利用铜渣生产硫酸铜的工艺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渣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在锌的冶炼中,硫酸锌溶液净化过程需产出铜镉渣,铜镉渣再经过浸出,锌粉置换得到海绵镉和铜渣,该铜渣部分氧化,铜渣一般含铜20~60%(其它成分为Zn1~15%,Pb5~15%,Cd1~8%)。
在现有的利用铜渣生产硫酸铜的技术中,一直认为铜渣中的铜主要以金属铜及少量硫化铜形态存在,浸出之前须将铜渣氧化焙烧使金属态的铜和硫化铜转化成氧化铜,然后再进行酸性浸出或强化浸出,浸出液经过除杂、净化、浓缩结晶后生产出硫酸铜产品。该工艺存在流程长、生产能耗高、环境污染大、金属回收率低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节能环保的硫酸铜生产工艺,提升锌冶炼过程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用铜渣生产硫酸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发明一种突破性的开发了在常温常压下,利用铜渣生产硫酸铜的工艺方法。其流程短、能耗低、环境好、金属回收率高的。
本发明的目的上通过下列工艺步骤实现的
(1)浸出:以重量百分比计,在常温(~25℃)常压(~1.01×105pa)条件下,将含铜20~60%的铜渣合理磨矿粒度为-120~-200目,与含酸120~180g.L-1的硫酸溶液混合后加入带有机械搅拌的槽内,向槽内通入0.05~0.5m3.min-1.Kg铜渣-1 (0.05~0.1Mpa)的空气,保持槽内充足的氧化气氛;通过利用氧化铜与硫酸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促进铜与稀硫酸的氧化反应,在充分反应18~24h,铜能较好地浸出到溶液中,其中铜渣的主要成分为:Zn1~15%,Pb5~15%,Cd1~8%;
(2)澄清浸出液:当浸出液温度在40~60℃时加入聚丙烯酰胺,澄清1~5小时后分离上清,过滤底流;
(3)浓缩结晶:将上清液及底流过滤后溶液打入浓缩槽控温80℃±5℃进行浓缩,加温过程补入上清液恒定体积,当比重达到1.30~1.40时,过滤除钙镁。过滤后液转入浓缩槽继续浓缩,至比重达1.45以上将溶液转入结晶槽,控温20~35℃进行结晶、过滤及二次结晶浓缩;
(4)当结晶母液Czn2+、Ccu2+比达到定值(Czn2+∶Ccu2+为1∶3),将母液开路返入锌系统回收锌、镉;即当结晶母液Czn2+、Ccu2+比达到或大于上述定值时,返锌系统镉工序回收铜、锌、镉;铜、镉均采用锌粉进行置换。
(5)如果其原料中含铜低于20%,含锌高于15%、镉高于8%,产出硫酸铜不能达到要求时,需通过重结晶提高产品质量,重结晶时,加入水量为硫酸铜重量的1~3倍,视其杂质含量选择一次或多次重结晶,每重结晶一次可提高主品位3~5%;重结晶母液若杂质含量不高,应返回一次结晶处理。
原料为锌湿法净化渣,含铜20~60%;
不需氧化焙烧或加压浸出;
浸出过程选取合理的磨矿粒度为-120~-200目。
浸出时,液固比为4~6∶1,通入0.05~0.5m3.min-1Kg铜渣-1(0.05-0.1MPa)的空气,保持槽内充足的氧化气氛,反应时间为18-24h;
加入聚丙烯酰胺澄清浸出液,过程中聚丙烯酰胺用量为5~20g.L-1;
其工艺中,锌、镉及其杂质的开路途径为结晶母液Czn2+∶Ccu2+比达到或大于1∶3时,返镉工序将锌、镉开路,铜实现密闭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3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