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可信JAVA虚拟机平台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8644.2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2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孙绍钢;李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国路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22 | 分类号: | G06F21/22;G06F9/4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可信 java 虚拟机 平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是一种构建可信JAVA虚拟机平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TCG可信传递的概念,在计算平台的运行控制传递过程中,构建一个可信根,由可信根确定其下一级功能的执行代码的可信度,如果可信,系统将运行控制传递到下一级可信执行代码,系统的可信范围因此就从可信根扩大到下一级功能,同样,第二级功能如果确定第三级功能可信,可信范围就扩大到第三级功能,这个过程不断重复。通过可信传递,可以实现系统可信范围的延伸。TCG的信任链以BIOS Boot Block和TPM芯片为可信根,经过BlOS-0S loader-OS-Application,信任链逐一传递,一级测量认证一级,一级信任一级,以确保整个平台的系统资源的完整性,构建可信平台。
终端计算机系统上,从系统加电开始到BIOS,再从BIOS到MBR、OS LOADER、OS、一般应用的可信传递已经有很多相关研究,但是Java程序的执行方式有别于一般PE文件的执行方式,Java程序的加载执行取决于Java虚拟机对JavaClass的加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在信任链传递到Java虚拟机时,构建可信Java虚拟机平台的方法。
其大略技术方案是:
利用可信计算的观点,在Java虚拟机中实现可信传递,控制Java虚拟机加载类(class)的过程,建立可信的Java虚拟机平台;
在Java平台中,Java应用通过Java虚拟机装载执行。终端计算机系统上的可信传递,可以保证Java虚拟机的可信。本方法把可信的Java虚拟机(JVM)作为“第二信任根”,通过可信JVM对每一个加载的Java应用的进行可信验证,本方法可以在Java虚拟机中建立可信传递模型,从而建立可信Java虚拟机平台。
具体来讲,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JVM中,类是通过类加载器(class loader)来加载的,加载器本身也是类。第一个类加载器为初始类加载器(primordial class loader),初始类加载器由操作系统加载执行,相当于普通应用。初始类加载器再加载其他加载器和应用程序类,整个加载过程程树状。在类加载器的最底层是被称为java.lang.ClassLoader的抽象类,除了初始类加载器之外的其他类加载器都是其生成子类。
一种构建可信Java虚拟机平台的方法,利用JVM上述加载类的特点,修改java.lang.Classloader抽象类中的loadClass()方法,使其在加载类时先验证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验证依据采用可信类白名单(TCL)的形式,在该名单中列出了系统所有可信的类文件及其完整性校验值。在类装载器装载类,先根据类名找到所加载类的绝对路径,计算出类二进制文件的Hash值,然后在TCL中查找。找到则说明该类可信,继续进行类的装载;反之则说明该类不可信,直接进行审计和返回异常。
对于Java类和Java应用程序,采用类文件本身hash值做可信类白名单。可信类白名单能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并且提供专门的生成工具。
系统组成:
主要模块包括白名单生成模块和类加载验证模块。
白名单生成模块主要完成白名单的生成、添加和删除功能,为类加载验证模块提供验证依据(TCL)。类加载验证模块主要完成类的加载,验证JVM加载类的可信。
本方法确保在可信Java虚拟机平台中,只有可信的Java程序才能被加载执行,这样可以有效抵抗Java病毒,同时还能实现对终端计算机上Java应用的管理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JVM可信传递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JVM类加载验证树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系统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构建可信Java虚拟机平台的方法,利用JVM类加载过程,修改JVM类加载的方法,使得Java虚拟机只加载可信的类,从而构建可信Java虚拟机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国路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国路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6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槽新型防盗锁芯二型
- 下一篇:一种含有氨氯地平和缬沙坦的固体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