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6936.2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9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太;刘明秋;邹开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42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能 活性 中空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碳材料制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微球是新型碳材料的一种,外形呈圆球状或近似圆球状,粒径分布在纳米或微米数量级上。由于其强度高、热阻大、密度小、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优异、导热导电性能良好等优点,使其在环境保护、化学防护、生物医学、催化剂载体、能源、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制备碳微球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浸渍法,乳化法,热缩聚法,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已经可以方便地制备出大量的碳微球,包括空心碳微球和实心碳微球。目前大部分工艺采取乳化法和浸渍法,需要添加大量的溶剂和乳液,生产工序多,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大,产品市场竞争力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球形规则、粒径均匀、大小可控的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下述步骤进行:
(1)将液态高碳材料输入到充有惰性气体的雾化塔中,在惰性气氛介质和300-450℃、10-30MPa的高温高压下,液态高碳材料雾化成大小可控的中空碳微球;
(2)将中空碳微球在惰性气氛介质的保护下冷却到常温;
(3)将制得的中空碳微球置于碳化活化炉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到400-700℃,进行碳化1-4小时,碳化处理完成后升温到700-1100℃并通入活化剂进行活化处理,活化处理1-4小时后,在惰性气氛下随炉冷却到室温,即得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
所述步骤(1)中雾化塔内的温度为300-400℃。
所述步骤(1)中雾化塔内的压强为15-30MPa。
所述步骤(3)中的碳化温度为400-600℃,碳化时间为1-3小时。
所述步骤(3)中的活化温度为700-1000℃,活化时间为1-3小时。
所述步骤(3)中的活化剂为氢氧化钾、磷酸或氯化锌。
所述步骤(1)、(2)、(3)中的惰性气体为纯度超过99%的氮气或氩气。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操作容易、产品性能好,并且成品率高、综合成本低,比表面积大,电性能高,造成的环境压力小,全程机械化操作,自动控制运行,生产周期短,产量高,适宜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外径可控制在5-100μm,并可以相应控制内径的尺寸;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浸渍处理。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耗能比值低,废气废水废物全部循环利用,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将液态的酚醛树脂输入到充有纯度超过99%的氮气的雾化塔中,在惰性气氛介质和350℃、15MPa的高温高压下,液态高碳材料雾化成大小可控的中空碳微球,并使其在惰性气氛介质的保护下冷却到常温;将冷却后的中空碳微球置于碳化活化炉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到400℃,进行碳化2小时,碳化处理完成后升温到700℃并通入氢氧化钾作为活化剂进行活化处理,活化处理1.5小时后,在惰性气氛下随炉冷却到室温,即得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该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比表面积大、电性能高,同时生产工序少、周期短、产量大。
实施例2
将液态的酚醛树脂输入到充有纯度超过99%的氩气的雾化塔中,在惰性气氛介质和400℃、25MPa的高温高压下,液态高碳材料雾化成大小可控的中空碳微球,并使其在惰性气氛介质的保护下冷却到常温;将冷却后的中空碳微球放入到装有氯化锌溶液的浸渍池中进行浸渍3小时,浸渍完成后将中空碳微球置于微波烘干器中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中空碳微球置于碳化活化炉中,通入惰性气体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到600℃,进行碳化2.5小时,碳化处理完成后升温到1000℃并通入氯化锌作为活化剂进行活化处理,活化处理2小时后,在惰性气氛下随炉冷却到室温,即得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该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比表面积大、电性能高,同时生产工序少、周期短、产量大。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6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