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nt-贝壳杉烯型糖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6672.0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5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永;李景;李洋;吴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5/24 | 分类号: | C07H15/24;C07H15/26;C07H1/00;A61K31/706;A61K31/704;A61P35/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nt 贝壳 杉烯型 糖苷 合成 及其 生物 活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廉价易得、经济适用的由甜菊苷合成新颖ent-贝壳杉烯型糖苷的合成方法和以此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在抗肿瘤、抗炎症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利用自然界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以其有效成分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和结构优化,设计合成具有更高活性的衍生物,是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有关ent-贝壳杉烷型二萜的抗癌作用的报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学者Fujita等人研究了这类化合物的抗菌与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制,他们发现类似结构的化合物中只有具有α-亚甲基酮结构的才有较好活性。因此认为α-环外亚甲基环戊酮(含有α-亚甲基酮)单元作为活性中心,通过一个类似于麦克尔(Micheal)加成反应的方式,与细胞酶上的巯基、氨基等亲核基团发生1,4-加成作用而具有抗肿瘤活性。因此15-酮-16-烯结构是这类化合物主要的药效团。而对人工合成的ent-贝壳杉烷型二萜结构的抗癌研究中,同样有此结论,不具备15-酮-16-烯结构的化合物,均不具备抗癌活性。可以看出,具备ent-贝壳杉烷型二萜骨架,具有15-酮-16-烯结构的化合物是很有开发价值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
发明内容:
甜菊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价格低廉的甜味剂。甜菊苷的苷元甜菊醇具有与冬凌草甲素相同的ent-贝壳杉烷型二萜骨架结构。本发明以甜菊苷为原料进行结构改造,将19位的葡萄糖水解去掉,着重合成必须的药效基团,得到了一批15-羰基甜菊醇二糖苷衍生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15-羰基甜菊醇二糖苷衍生物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用如下通式(I)表示:
其中:
R1表示OH、OR3、OR5、NR3R4、OX、葡萄糖或全乙酰化的葡萄糖;
R2表示H、COCH3、Bz;
R3、R4表示H、非取代或取代的C1~C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环烷基、烯丙基、炔丙基、苄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非取代或取代的C1~C10的直链或支链的酸;
R5表示 m=1~8;
X表示金属M,如:Na、K、Ca;或铵盐,如:NH4+、NR3H3+、NR3R4H2+;
这些化合物是以如下方法制备的:
当R1表示葡萄糖或全乙酰化的葡萄糖,R2表示OH或乙酰基时:
(a)、将甜菊苷溶于DMF中,加入醋酐和DMAP搅拌3小时。加入大量水析出白色固体,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层,有机层有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到全乙酰化甜菊苷。
(b)、将二氧化硒和过氧化氢叔丁基溶于丙酮或THF或DMF或醇类溶剂中,加入溶于丙酮或THF或DMF或醇类溶剂中的全乙酰化甜菊苷,在0~100℃下搅拌24小时。反应体系加水,用有机溶剂提取。有机层有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后柱层析得到15-羟基全乙酰化甜菊苷。
(c)、将上步的15-羟基全乙酰化甜菊苷溶于丙酮或THF或DMF中,加入PDC,在0~100℃下搅拌5~100小时。加入水,有机溶剂提取,提取物浓缩,柱层析得相应的15-羰基全乙酰化甜菊苷。
(d)、将上步的15-羰基全乙酰化甜菊苷溶于甲醇,加入碳酸钾。于冰浴中搅拌5~10小时,将反应液过滤,滤液旋干经柱层析分离得到产物15-羰基甜菊苷。
其中:DMF表示N,N-二甲基甲酰胺;PDC表示重铬酸吡啶盐;THF表示四氢呋喃。
当R1表示OR3,R2表示OH或乙酰基时:
(e)、将甜菊苷溶于10%的氢氧化钾中,加热回流3~10小时,冷却后加入冰醋酸调节pH值到5,析出大量白色固体,减压抽滤后得白色固体粗品,甲醇重结晶得纯品甜菊醇二糖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6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