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酶解菊芋渣中提取糖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54791.2 | 申请日: | 2011-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雁;张维;张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19/14 | 分类号: | C12P19/14;C12P19/02 |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菊芋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菊芋产品的深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主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果糖,其常规工艺至少是三步反应即α-淀粉酶的液化,糖化酶的糖化和葡萄糖异构酶的异构化,果糖最大收率仅45%。最新趋势是用菊芋(俗称洋姜)代替淀粉,经一步酶解制备高果糖浆(果糖∶葡萄糖=3∶1),果糖最大收率为75%。
菊芋提取液中主要成分为菊糖。菊糖是由D-呋喃果糖以β-2,1-糖苷键连接的多聚果糖。其还原端接一个葡萄糖基,呈直链结构,聚合度一般为30左右,分子量为3000-5000碳单位。菊糖经过酸解或酶解,都可以得到高果糖浆,相较而言,酶法转化过程简单,产物纯度高。
在《食品研究与开发》(2000年,Vo l.21,No.2)发表的“用固定菊粉酶酶解菊芋提取液制备果糖的研究”,涉及到菊芋的深加工,但该方法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原料为新鲜的菊芋,成本比较昂贵,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够,且菊芋渣如长期堆弃容易产生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酶解菊芋渣中提取糖的方法。
本发明是从酶解菊芋渣中提取糖的方法,首先准备鲜菊芋渣,其步骤为:
(1)将新鲜的菊芋渣自然风干,粉碎,过50目筛;
(2)固液比按照菊芋渣的重量与水的体积之比为1∶25的比例,在60℃常压下将菊芋渣浸泡在pH为4.6水中,反应时间为6h,酶加量为25U/g;
(3)将反应后的溶液用活性碳脱色;
(4)对反应液进行过滤和浓缩;
(5)得到含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浆。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简化加工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从酶解菊芋渣中提取糖的方法,首先准备鲜菊芋渣,其步骤为:
(1)将新鲜的菊芋渣自然风干,粉碎,过50目筛;
(2)固液比按照菊芋渣的重量与水的体积之比为1∶25的比例,在60℃常压下将菊芋渣浸泡在pH为4.6水中,反应时间为6h,酶加量为25U/g;
(3)将反应后的溶液用活性碳脱色;
(4)对反应液进行过滤和浓缩;
(5)得到含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浆。
本发明每酶解1g菊芋渣,产物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分别为135.9mg和84.9mg,两种单糖的比例为1.6∶1。
以下是更为具体的实施例:
(1)选择鲜菊芋原料加工菊粉后的副产品即鲜菊芋渣1t。
(2)将新鲜的菊芋渣自然风干,粉碎,过50目筛;
(3)在60℃常压下将1t菊芋渣浸泡在pH为4.6水中,浸泡时间为6h,酶加量为2.5×107U,然后过滤除去菊芋渣,收集滤液备用,
(4)将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约125Kg的活性炭,加热至70~80℃,搅拌约30min后过滤;
(5)将滤液用薄膜过滤(过滤膜空隙约2-10um);
(6)滤液经减压蒸馏浓缩至74±1°Brix;
(7)得到260Kg~270Kg的混合糖浆;
(8)进行消毒;
(9)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7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