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合金阳极氧化处理的电解液及其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1424.7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3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升攀;郭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30 | 分类号: | C25D1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阳极 氧化 处理 电解液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在镁合金表面生成高耐腐蚀性阳极氧化膜的镁合金阳极氧化处理电解液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但由于镁合金本身的化学稳定性差,极易因氧化而腐蚀,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发展。
目前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化学转化膜结合喷漆涂装的方法和化学/电化学镀的方法,化学转化膜结合喷漆涂装的方法获得的保护膜层的耐盐雾性能有限,而且制备工艺复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废水处理的成本较高;镁合金的化学或电化学镀层处理方法由于需要采用重金属离子,且由于镁的电极电位比普通金属要低,因此此方法也较复杂且此工艺需要处理大量的污水,使生产成本提高。
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铝及其合金的表面处理,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设备少,加工成本低等优点。铝及其合金的阳极氧化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在其中形成的氧化膜是轻微可溶的,膜的溶解导致孔的形成,在电化学氧化过程结束后,孔需要被封闭。由于镁合金在酸性溶液中会快速溶解,所以无法获得具有良好保护功能的膜层,因此镁合金的阳极氧化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专利PCT/NZ96/00016(WO 96/28591)中公开了一种可用于镁合金阳极氧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镁基材料放置在一种含氨和磷酸盐化合物的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在该方法中,氨的挥发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磷酸盐的废水处理问题,会给该工艺的重复性带来困难和增加额外的费用。专利PCT/NZ01/00215(WO02/28838A2)介绍了一种利用含硼和磷酸盐的电解液对镁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含硼和磷酸盐的废水处理不净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耗较小、成本较低、符合环保要求的镁合金阳极氧化处理的电解液及其对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合金阳极氧化处理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该电解液以水为溶剂,且pH值为10-14,主要包含的溶质为:碱金属氢氧化物、硅酸盐以及碳酸盐。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中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且每升该电解液中该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浓度为10g/L-100g/L。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中的硅酸盐为硅酸钠和硅酸钾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且每升该电解液中该硅酸盐的浓度为5g/L-50g/L。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中的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二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及碳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且每升该电解液中该碳酸盐的浓度为5g/L-50g/L。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以水为溶剂,每升溶液包括:
氢氧化钾 10~100克;
硅酸钠 5~50克;
碳酸钠 5~50克。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以水为溶剂,每升溶液包括:
氢氧化钾 10克;
硅酸钠 50克;
碳酸钠 5克。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以水为溶剂,每升溶液包括:
氢氧化钾 100克;
硅酸钠 15克;
碳酸钠 50克。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以水为溶剂,每升溶液包括:
氢氧化钾 30克;
硅酸钠 50克;
碳酸钠 5克。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以水为溶剂,每升溶液包括:
氢氧化钾 60克;
硅酸钠 5克;
碳酸钠 30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电解液对镁合金表面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基本工艺流程为:脱脂→水洗→阳极氧化→水洗→烘烤,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脱脂:将镁合金工件进行脱脂处理,去除其表面的油污;
(2)水洗:将脱脂处理后的该镁合金工件进行水洗,去除其表面残留的化学药剂;
(3)阳极氧化:将该镁合金工件浸渍于上述电解液中,采用不锈钢板为阴极,该镁合金工件为阳极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4)水洗:将阳极氧化处理后的该镁合金工件进行水洗,去除其表面残留的化学药剂;
(5)烘烤:将上述水洗后的镁合金工件进行烘烤,得到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1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