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压铸喷涂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48815.3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3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旭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3158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喷涂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压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来水净化后加涂料液稀释成喷涂液后再升温喷涂的铝压铸喷涂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有色金属材料价格的增长,促使工业产品越来越多地向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低成本方向发展。铝合金材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五金、矿山、机床、阀门、洁具等行业。传统的铝压铸工艺具有以下缺陷:由于喷涂液与生产过程中的压铸模的温差较大,因此会使模具的寿命缩短,并且残留在模具上的喷涂液也会导致压铸件气孔等缺陷,而且在压铸过程中容易出现积炭、粘模、拉模等现象,影响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压铸喷涂工艺,能够提高铝压铸件的品质,并且延长了压铸模具的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铝压铸喷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过滤器将自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2)将经过过滤的自来水与涂料液按80∶1~120∶1的比例配比成喷涂液;
(3)采用加热器对配比后的喷涂液加温到60~80℃;
(4)使用经过加温后的喷涂液完成铝压铸喷涂工艺。
所述的步骤(2)中将经过过滤的自来水与喷涂液按100∶1的比例进行配比。
所述的步骤(3)中采用加热器对配比后的喷涂液加温到70℃。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使用经过过滤的自来水和涂料液按比例配比成喷涂液,然后通过提高喷涂液的温度,缩小常温下喷涂液与生产过程中压铸模的温度差,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利于压铸产品的脱模,有利于控制由于喷涂液残留在模具上导致压铸件气孔等缺陷,同时减少压铸过程中出现的积炭、粘模、拉模等现象,减少涂料液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铝压铸喷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过滤器将自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接着将经过过滤的自来水与涂料液按80∶1的比例配比成喷涂液,然后采用加热器对配比后的喷涂液加温到60℃,最后使用经过加温后的喷涂液完成铝压铸喷涂工艺。本发明将净化后的自来水与涂料液稀释成喷涂液,通过提高喷涂液的温度,缩小常温下喷涂液与生产过程中压铸模的温度差,从而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利于压铸产品的脱模,有利于控制由于喷涂液残留在模具上导致压铸件气孔等缺陷,同时减少压铸过程中出现的积炭、粘模、拉模等现象,减少涂料液的使用。
实施例2
一种铝压铸喷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过滤器将自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接着将经过过滤的自来水与涂料液按100∶1的比例配比成喷涂液,然后采用加热器对配比后的喷涂液加温到70℃,最后使用经过加温后的喷涂液完成铝压铸喷涂工艺。本发明将净化后的自来水与涂料液稀释成喷涂液,通过提高喷涂液的温度,缩小常温下喷涂液与生产过程中压铸模的温度差,从而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利于压铸产品的脱模,有利于控制由于喷涂液残留在模具上导致压铸件气孔等缺陷,同时减少压铸过程中出现的积炭、粘模、拉模等现象,减少涂料液的使用。
实施例3
一种铝压铸喷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过滤器将自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接着将经过过滤的自来水与涂料液按120∶1的比例配比成喷涂液,然后采用加热器对配比后的喷涂液加温到80℃,最后使用经过加温后的喷涂液完成铝压铸喷涂工艺。本发明将净化后的自来水与涂料液稀释成喷涂液,通过提高喷涂液的温度,缩小常温下喷涂液与生产过程中压铸模的温度差,从而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利于压铸产品的脱模,有利于控制由于喷涂液残留在模具上导致压铸件气孔等缺陷,同时减少压铸过程中出现的积炭、粘模、拉模等现象,减少涂料液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旭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旭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8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