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脊柱动态连接棒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41369.3 | 申请日: | 201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6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田芳;李雷;刘道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动态 接棒 | ||
1.一种脊柱动态连接棒,包括:上连接部(2);下连接部(3);以及弹性件(4),所述上连接部(2)和所述下连接部(3)通过所述弹性件(4)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部(2)、所述下连接部(3)和所述弹性件(4)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弹性件(4)中设有弹性孔(6),且弹性凹槽(5)形成在所述弹性件(4)的外周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部(2)和所述下连接部(3)相对于所述弹性件(4)的中心线(X-X)偏心布置;并且/或者,所述上连接部(2)和所述下连接部(3)的延伸轴线相互重合或不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部(2)和所述下连接部(3)相对于所述弹性件(4)弯曲地形成,从而所述上连接部(2)和所述下连接部(3)与弹性件的中心线形成一角度(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α)在0度至30度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4)的外周轮廓是圆形、椭圆形、方块形或不规则形。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的外周轮廓尺寸能够沿着该弹性件的中心线变化,以使得所述弹性件具有非线性的弹性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孔的轮廓为月牙形、圆形、椭圆形、方块形或不规则形。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孔(6)的轴线与所述弹性件(4)的中心线重合;或者所述弹性孔(6)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弹性件(4)的中心线偏移一距离;或者所述弹性孔(6)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弹性件(4)的中心线倾斜一角度;或者所述弹性孔(6)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弹性件(4)的中心线偏移一距离且同时还倾斜一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孔(6)的宽度和长度或者孔径能够沿所述弹性件的中心线变化,以使得所述弹性件具有非线性的弹性性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凹槽(5)在所述弹性件(4)的外周部中螺旋形地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能够通过调节所述弹性凹槽的槽宽(d)、槽间距(P)以及圈数来调节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性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凹槽的槽宽(d)和槽间距(P)能够沿所述弹性件的中心线变化,以使得所述弹性件具有非线性的弹性性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凹槽的横截面轮廓是矩形或梯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凹槽由多阶段凹槽和空心孔(7)形成,其中所述空心孔(7)位于所述多阶段凹槽中的相邻阶段的凹槽之间,且将所述相邻阶段的凹槽相互连接起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阶段凹槽中的每个阶段的凹槽都有大于90度且小于360度的凹槽延伸范围角度(β)。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脊柱动态连接棒,其特征在于:
能够通过调整各阶段凹槽的凹槽延伸范围角度(β)、凹槽的槽宽(d)和凹槽的槽间距(P)来调节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性能,以使得所述弹性件具有非线性的弹性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13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