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抗高血压中药药效的新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38643.1 申请日: 2011-02-16
公开(公告)号: CN102641121A 公开(公告)日: 2012-08-22
发明(设计)人: 吕圭源;陈素红;李丁;苏洁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B5/026 分类号: A61B5/02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0053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评价 高血压 中药 药效 新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抗高血压中药药效的新技术,主要是涉及微血管血流量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终末期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最重要高危因素之一。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血流变改变、肾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钠的转运、血管反应性增高和管壁增厚、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血管扩张激素、神经肽、胰岛素抵抗等有关。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微循环异常,且微循环障碍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高血压甲襞微循环主要表现为血色暗紫,管袢出血及乳头平坦增多、血管形态异常、交叉、畸形多,血流变慢,呈粒流、粒线流,红细胞中、重度聚集微循环障碍可使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明显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而持续的高血压又使微循环的血流减慢,血细胞聚集,进一步加重微循环功能障碍,并进一步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微循环的功能和结构状态反映了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微循环障碍后血管形态的异常.影响了微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面积和速度;血液流态的改变影响血液的理化性状及携氧能力;袢周状态的改变影响了血管周围组织及细胞的正常代谢。大量资料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微循环改变与体表微循环的改变基本一致。临床上体表微循环检测的部位有甲皱、球结膜、唇舌、齿龈、足皱等,观察甲皱微循环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脏器微循环的病理改变。

研究发现微血流减少是高血压造成靶器官损害的第一步,血压升高后,脑内小动脉收缩乃至痉挛,组织灌流下降,导致血管内红细胞速率减慢。散斑全帧实时扫描成像系统是一种无损伤性血管检查技术,通过对外周微循环血流的观察,可辅助诊断多种周围循环系统疾病。目前,评价抗高血压中药疗效普遍采用化药的给药前后动脉血压的变化,该方法不能反映抗高血压中药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也不能反映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预后,更不能显示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特点和优势。在血压测定的基础上,运用新型激光多普勒技术,观察抗高血压中药的降压作用及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为全面评价其抗高血压疗效和其并发症的预后提供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是一种抗高血压中药药效深入研究的全新技术,可突出显示抗高血压中药的特点和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评价抗高血压中药药效的新技术,采用这一新技术观察抗高血压中药改善微循环血流量作用,进一步评价其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及改善并发症的预后。

本发明中对于治疗高血压药物的药效评价是通过对微血管血流的测定来实现的。通过散斑全帧实时扫描成像系统非接触无损伤地测量微血管的血流量,产生与测量区对应并以不同的灌流量对应的彩色图像,能够快速、直观、有效的测量微血管血流。观察抗高血压中药对微血流的影响,为全面评价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后提供依据,突出显示抗高血压中药的特点和优势。

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广,能广泛适用于测量人和常用实验动物,包括大鼠、小鼠、兔等动物的微循环。其微循环测定部位可以为人体和动物的体表部位,包括耳部、脸部、足部和动物的耳部、脸部、足部及尾部等部位的微循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技术测量SHR清醒状态下尾根部1cm的血流量,观察中药复方济脉通对SHR尾根部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生理盐水组(NS control),阳性对照组(captopril),济脉通高剂量组(jimaitong,10g/kg),济脉通中剂量组(jimaitong,5g/kg),济脉通低剂量组(jimaitong,2.5g/kg),每组九只,灌胃给药前及给药后2,4,6,8,10h后用该方法测量其微血管血流量,数据采用t检验。

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济脉通灌胃给药对SHR大鼠微血管血流量有不同程度改善作用,高剂量均组对血流量的影响一直持续到8小时,中低剂量组对对血流量的影响一直持续到6小时,高剂量组对微血管血流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表明了这一新技术可应用于评价复方降压中药对微循环血流的作用。

表1 抗高血压中药复方济脉通对SHR尾部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  **P<0.0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8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