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品质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37439.8 | 申请日: | 200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4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章修谷;罗伯特·L·奥勒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5/00;H04W28/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输出 正交 多路复用 系统 品质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05/025926,国际申请日为2005年7月21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580023710.5,发明名称为“多输入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品质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无线通讯。特别是,本发明有关一种方法及装置,借以使配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使用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系统得以将其系统容量最佳化。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是一种有效的数据传输手段,其中,数据可以分割为较短串流,且,各个串流可以利用次载波进行传输,其中,次载波的频宽是小于可供利用的全体传输频宽。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的效率是源自于选择彼此数学上正交的次载波。次载波的正交性可以防止邻近次载波免于彼此干扰,同时,各个次载波也可以各自承载全体用户数据的一部分。
基于实务考量,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可能会优于其它传输手段,举例来说:码分多址(CDMA)。当用户数据分割为利用不同次载波承载的较短串流时,举例来说,各个次载波的有效数据率可以小于全体传输数据率。有鉴于此,利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手段进行传输的数据符号期间便可以远大于利用其它手段进行传输的数据符号期间。由于较大数据符号期间得以容忍较大延迟扩散(delay spread),较大数据符号期间也显得更为有利。举例来说,利用较长数据符号期间进行传输的数据,相较于利用较短数据符号期间进行传输的数据,可以较不受多重路径影响。有鉴于此,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数据符号便可以免除典型无线通讯中常见的延迟扩散,而不需要加入额外复杂接收器以自这类多重路径延迟回复。
多输入多输出(MIMO)有关一种无线传输及接收手段,其中,传输器及接收器均利用不止一组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具有各种优点,诸如:基于多个天线存在而衍生的空间多样性及空间多路复用选项。另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还可以改善信号品质,诸如:举例来说,信噪比(SNR)、并增加数据处理能力。
除此以外,一度视为无线通讯相当负担的多重路径,其实际上还可以用来改善无线通讯系统的整体表现。各个多重路径组件均承载传输信号的相关信息,因此,只要能够适度解析及收集,这些多重路径组件应可以透露传输信号的更多信息,进而改善整体通讯品质。
配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使用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系统可以用来适度处理多重路径,借以改善无线通讯系统的整体表现。事实上,配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使用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系统可以视为IEEE 802.11N标准的技术解决方案。图1是表示配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使用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系统100的示意图。传输器102可以利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传输器处理单元102a处理数据串流Tx。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处理可以包括:次载波设置及各个次载波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调变。随后,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算法,调变后的次载波便可以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处理单元102b映像至多个天线1031、…、103m。当映像完成后,次载波便可以经由多个天线1031、…、103m同时传输至接收器104。
在接收器104处,调变后的次载波可以利用多个天线1051、…、105n接收。多输入多输出(MIMO)处理单元104a可以准备次载波以进行解调变。随后,次载波便可以利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接收器处理单元104b进行解调变,进而产生接收器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未经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7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