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餐厨垃圾高温熟化、浸出制备饲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35235.0 | 申请日: | 201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0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火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火成 |
主分类号: | A23K1/10 | 分类号: | A23K1/1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516003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高温 熟化 浸出 制备 饲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厨垃圾高温熟化、浸出制备饲料的方法,属固体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俗称泔水,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和废料,以淀粉、食物纤维、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为主,具有易腐败、发酵、发臭等特点,如果管理不善、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由于餐厨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通过科学处理后又有再利用的价值,因此,餐厨垃圾具有再生利用和污染的双重性。
餐厨垃圾具有下列特点:
(1)、含有废弃动植物油脂
几乎所有的餐厨垃圾都含有废弃动植物油脂,而废弃动植物油脂是制备生物柴油和多种化工产品的廉价原料。因餐厨垃圾的来源不同,其废弃动植物油脂含量也不一样,其中火锅店潲水中废弃动植物油脂的含量比较高。
(2)、含水率高
餐厨垃圾的含水率一般在70~90%,流动性大,非常容易渗漏,这给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都带来很大的难度。垃圾渗漏液可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由于餐厨垃圾单位质量的热值在2100千焦/千克左右,不能满足垃圾焚烧发电热值要求。
(3)、产生量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口的饮食消费数量巨大,加上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十分惊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为4500万吨,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30%以上。如果按每年约10%的速度递增,每年新增餐厨垃圾产生量达500万吨。
(4)、易腐烂
餐厨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约占干物质质量的95%以上,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易腐烂发臭,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等,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引发新的污染。
(5)、营养丰富
除了有机物含量高之外,餐厨垃圾还含有氮、磷、钙以及其他各种微量元素,具有营养元素齐全、再利用价值高的特点。因此,餐厨垃圾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实现其潜在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餐厨垃圾具有下列危害:
(1)、危害食用人群健康。
各大城市周边地区都散落分布着不少利用泔水养猪的养殖场(户),少则数十头,多则上千头,这些猪肉全部流人城市的餐桌。据研究分析,由于饭店大量使用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食品霉烂产生毒素等原因,使泔水中含有大量的铅、汞、黄曲霉等有毒有害物质,猪食用泔水后.这些物质会在猪的体内逐渐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人体对这些物质没有消毒和排除功能,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损伤人的神经、肝脏、肾脏和免疫系统等。
(2)、污染环境。
泔水在运输、储存及加工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密闭、无害化措施处理,使泔水的恶臭气体、污水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另外裸露存放的泔水引来并孳生大量的蚊蝇、鼠虫,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
(3)、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
一方面,养猪人使用肮脏不堪的车辆和容器运载泔水,严重影响市容;另一方面,一些饭店、餐馆将泔水和其他垃圾混为一体,乱扔乱弃,扰乱了环境卫生管理秩序,破坏环境卫生和城市面貌。
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了不少餐厨垃圾处理的相关技术,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饲料法及生物技术处理等处理方法,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饲料法:
该处理技术是将餐厨垃圾简单脱水,再进行压榨干燥后粉碎成为饲料原料,此处理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相对少;但这样做出来的饲料由于没有脱脂,脂肪含量较高,容易酸败。加上餐厨垃圾在粉碎干燥之前没有水洗,洗涤剂含量较重,饲料不能达到规定要求。
生物处理法:
该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包括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产品因为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取出了餐厨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无害的饲料或肥料。此法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二次污染少;但餐厨垃圾中的油脂与盐分含量高,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制约了微生物处理技术的效果;加上微生物发酵需要多种条件的保证如水份、通风、有机物含量、盐类含量、碳氮比例等,且生产周期长,不能满足生产厂家的要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火成,未经刘火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5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单相交流同步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器身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