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氯离子腐蚀抗震棒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5452.1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1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东;钟庆东;罗检;王国庆;黄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宝钢钢铁有限公司;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8/06 | 分类号: | C21D8/06;C22C3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26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离子 腐蚀 抗震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素钢棒材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氯离子腐蚀抗震棒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断增长的生存压力下,世界各国正想方设法寻求改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海洋,加紧制定海洋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海洋高新科技,加强海军建设,强化海洋管理,不断加快海洋资源开发步伐。可以预见,21世纪人类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海洋必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然而,随着海洋工程、海洋装备制造业以及近海工程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海洋领域用建筑棒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海洋中的特殊环境,在海洋环境及海洋性气候中,存在大量的腐蚀性介质氯离子。氯离子由于活性极高、穿透能力极强,对于钢铁、不锈钢及大多数有色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作用,严重制约金属结构材料在海洋性环境中的应用。氯离子的渗透会极大地加剧钢结构的腐蚀。其作用过程如下:1.钢筋的腐蚀:由于浸入的水、气、氯离子等,钢筋被腐蚀。即使不中性化,钢筋表层所含磷分,也会使钢筋发生腐蚀。2.裂纹的产生:由于钢筋被腐蚀、体积膨胀(2.5倍),是表面混凝土产生裂纹。3.强度降低:腐蚀物质从裂纹处进一步浸入,加速钢筋的腐蚀、体积膨胀,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总之,腐蚀会造成钢结构的强度降低,从而大大材料的使用寿命。
当然,这也是对棒材性能提出的挑战。当前,我国发展的耐海水腐蚀用钢有:10MnCu、10MnP n6Re、10CrMoAl、15NiCuP等钢号,它们的耐海水腐蚀性均优于低碳钢。面对巨大的海洋市场需求和资源的巨大消耗,提高棒材性能,减少建筑用棒材用量,寻找一条减少资源消耗、环境友好型、可循环利用的棒材生产技术路线,已成为今后我国建筑用棒材现代化发展的思路。
另外,必须注意的是,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区。按照国家地震局批准的地震烈度区划分图,全国烈度大于等于7度的区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2.5%,而大于等于6度的震区占全国总面积约60%。如此大面积的地震区,使得在设计建筑物时不得不考虑其抗震性能。在地震区使用的棒材不仅要求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也需要良好的抗震性能。但是,我国对抗震棒材的认识较晚。在1987年出台的《地震区高层结构房屋设计规定》中仍选用了A3,16Mn和15MnV三种钢,其中的A3和16Mn钢由于其较大的时效敏感性早在70年代已被提出不应该用于地震区。认识到延性对于抗震棒材的重要性后,国家于1991年提出,抗震结构钢应符合:伸长率大于20%;钢材强屈比为1.2~1.8;有明显的屈服平台;保持延性良好的可焊接性能。但是,之后的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这些要求并不充分。由于国家认识较晚,对于抗震棒材的性能规定不全面,并且抗震钢生产工艺尚不成熟等原因,造成目前沿海地震区用棒材的现状是:对应变时效敏感;棒材的韧脆转变温度高;碳当量高,不利于焊接;强度提高的同时塑性难以提高。
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新西兰对抗震应变时效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后指出:低碳钢和C-Mn钢有较大的时效敏感性,不应用于地震区建筑结构;之后又提出在钢中添加微量的V,Ti,Nb,Al等元素即可抑止应变时效。由于地震时对钢筋混凝土的作用力非常大,仅仅选用高强度的钢不利于抗震,故各国对沿海地震区建设用钢通常还提出了与延展性相关的要求。日本的新抗震设计中指出,抗震棒材有必要以适当的延性来弥补抗震强度的不足。罗马尼亚规定棒材直径不易大于28mm,受力构件应采用极限强度与屈服强度比大于1.30且极限应变大于18%的钢材。美国要求棒材实际抗拉强度与实际屈服强度之比不少于1.25。以色列要求钢的屈服强度不超过412Mpa,均匀延伸率不低于8%。日、美共同大型抗震试验中,棒材的屈服强度多为373~422Mpa,均匀延伸率约10%,延伸率30%以上。CEB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1990CEB-FIP模式规范要求钢的最大屈服强度不高于强度等级规定的名义强度的30%。
因此,为了使棒材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我国国内多利用棒材微合金化作用达到目的。目前,高强度棒材的升级换代主要采用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微合金化。即在炼钢过程中,加入微量V、Ti、Nb等元素,达到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目的,进而提高棒材的综合机械性能,但由于合金元素价格昂贵,此方法不具成本优势。另一条路线就是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控轧控冷主要是指控温轧制和轧后控制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宝钢钢铁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未经南通宝钢钢铁有限公司;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5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模拟光盘驱动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分配内核大片连续内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