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09423.6 | 申请日: | 2011-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6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刘俊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G06F12/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王漪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突破 物理 存储 连接 限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物理存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单实用的可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物理存储的连接数,指的是一台存储支持同时连接的主机数。该数量受限于存储产品本身的内存容量、体系架构以及其本身的性能等因素制约。
一般来说,不同型号不同厂商的存储都有不同的主机连接数。一台存储支持的主机连接数越多,其硬件成本必然越高,其产品价格必然也越高。而对于用户而言,其基本思想某种程度上是希望花小钱,办大事,即在不需要对产品本身进行硬件升级,不需要花费额外成本或花费较小成本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存储支持更多的连接访问数,并且存储本身的性能不受任何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方法及装置,无需对当前的硬件进行升级,也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就能够做到一台存储可以支持无限的主机连接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方法,包括:
产生控制指令;
主机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动态挂载或者卸载物理存储。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产生控制指令包括:
在任务开始前,产生挂载物理存储的控制指令;
在任务结束后,产生卸载物理存储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主机在接收到挂载物理存储的控制指令后,还对其与所述物理存储的挂载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其未挂载所述物理存储,则挂载所述物理存储;如果其已经挂载所述物理存储,则结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装置,位于主机上,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产生控制指令;
存储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其所在主机动态挂载或者卸载物理存储。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调度模块,用于在任务开始前,产生挂载物理存储的控制指令;以及,在任务结束后,产生卸载物理存储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存储操作模块,在接收到挂载物理存储的控制指令后,还对其所在主机与所述物理存储的挂载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其所在主机未挂载所述物理存储,则控制其所在主机动态挂载所述物理存储;如果其所在主机已经挂载所述物理存储,则结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方法及装置,无需对当前的硬件进行升级,也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就能够做到一台存储可以支持无限的主机连接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装置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巧妙地提出根据用户需要可动态挂载和卸载物理存储的物理存储连接管理方式,从而在不需要的时候,能够有效地释放物理存储连接资源,以供其他的主机使用,从而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
参见图1,该图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1:产生控制指令;
步骤S102:主机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动态挂载或者卸载物理存储。
在执行步骤S101时,所述控制指令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产生。例如,可以是在任务开始前,产生挂载物理存储的控制指令;在任务结束后,产生卸载物理存储的控制指令。从而有效地在不需的时候,释放物理存储连接资源,以供其他的主机使用。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其他需要,在其他时机触发挂载和卸载,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制。
在执行步骤S102时,所述主机在接收到挂载物理存储的控制指令后,还可以先对其与所述物理存储的挂载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其未挂载所述物理存储,则挂载所述物理存储;如果其已经挂载所述物理存储,则结束,即不需再执行挂载动作。
为了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突破物理存储连接数限制的装置,位于主机上,如图2所示,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产生控制指令;
存储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其所在主机动态挂载或者卸载物理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94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箱机的夹取机构
- 下一篇:包装机的室式真空抽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