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管理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05784.3 | 申请日: | 2011-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2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洋田;玉井干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G01R31/36;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管理 方法 以及 电子设备 | ||
1.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由具备二次电池的电池组、和装卸自由地安装有所述电池组并将所述二次电池作为驱动源而进行动作的电子设备主体构成的电子设备中,
在所述电池组中设置有信息的记录和读出被进行控制的存储器,
所述电子设备主体或者所述电池组,在安装于该电子设备主体的所述电池组的存储器中,每隔规定时间,将所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与当前时刻一起进行记录,
在起动时,根据记录在所述电池组的存储器中的最新的记录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来判定所述电池组是否超过所述规定时间被卸下过,当判定为所述电池组的卸下超过所述规定时间时,将记录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最新的端子电压与当前时刻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进行比较,判定在该电池组的卸下期间中是否进行过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主体或者所述电池组,在判定为在所述电池组的卸下期间未进行过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时,基于记录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最新的记录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以及记录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最新的端子电压与当前时刻的端子电压之间的差来估计该二次电池的劣化容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主体或者所述电池组,在判定为在所述电池组的卸下期间中进行过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时,对所述电池组的不正当使用进行警告。
4.一种电子设备,其由具备二次电池的电池组、和装卸自由地安装有所述电池组并将所述二次电池作为驱动源而进行动作的电子设备主体构成,该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包括信息的记录和读出被进行控制的存储器,
所述电子设备主体或者所述电池组包括:
时间戳单元,其每隔规定时间,在所述电池组的存储器中,将所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与当前时刻一起进行记录;
卸下判定单元,其在起动时,从所述电池组的存储器中读入最新的记录时刻和所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并根据已读入的记录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来判定所述电池组是否超过所述规定时间被卸下过;和
充放电判定单元,其当由所述卸下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电池组的卸下时,将记录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与当前时刻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进行比较,判定在该电池组的卸下期间中是否进行过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主体或者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特性劣化估计单元,该特性劣化估计单元当由所述充放电判定单元判定为在所述电池组的卸下期间未进行过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时,基于从所述存储器读入的最新的记录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以及从所述存储器读入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与当前时刻的端子电压之间的差来估计该二次电池的劣化容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主体或者所述电池组还具备对所述电池组的异常进行检测并在所述存储器中将检测出的异常信息与当前时刻一起进行记录的异常履历记录功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放电判定单元,当所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比记录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最新的端子电压的自放电电压低时,判定为所述二次电池将该电子设备主体以外的部件作为负载进行过放电,当所述二次电池的端子电压比记录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端子电压高时,判定为所述二次电池由该电子设备主体以外的设备进行过充电。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主体以及安装在该电子设备主体中的所述电池组构成移动电话机或者便携式信息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578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煤灰基脱汞吸附剂的改性方法
- 下一篇:松针红斑病PCR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