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曲轴角度传感装置的发送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8652.0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3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A·亨;A·比尔克;A·曹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245 | 分类号: | G01D5/24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曾立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曲轴 角度 传感 装置 发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具有至少一个相对发送轮位置固定的接收部件的角度传感装置的发送轮,它包括一个起动机齿圈,该起动机齿圈被无相对转动地安装在一个与曲轴一起旋转的金属支架的圆柱形表面上,其中起动机齿圈的齿构成了被接收部件检测的均匀分布的角度标记,及其中至少一个参考标记被设置来检测一个确定的曲轴位置。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这种发送轮的曲轴角度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对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尤为重要的转速及相对曲轴位置的角度信息可借助单个的轮状或盘状的两个参数的发送器来检测。例如由DE197 37 999A1所公开的发送轮典型地被构成齿轮,即被构成与曲轴以相同角速度旋转的单独构件。该齿轮借助一个感应传感器来检测,后者将输出一个对于角度标记(齿)典型的输出信号。如果角度标记为相同形状的,则仅可求得轴的转速,但如果具有有特征的角度标记或齿或角度标记的布置代表一个确定的码,则通过对相继的、与在接收部件旁边运动的角度标记相关的信号的求值可识别出确定的角度位置。为此典型地在均匀分布于发送轮圆周上的角度标记之间产生参考标记-例如用于标定曲轴的上死点,通常通过齿的改变、例如取消一个或多个齿来产生。
由所属分类的EP 0 441 769B1公知了:将飞轮的起动机齿圈-也称为起动器齿圈-用作发送轮的齿圈,其中以齿圈中一个确定的空缺的形式来设置一个参考标记。对于齿圈中确切的改变方式未有详细描述。
至今在单独的发送轮上通常作出的改变在起动机齿圈的技术环境中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起动机齿圈比常用的单独齿圈具有多很多的齿并考虑到一个起动机的单轨迹小齿轮的单轨道或宽或窄地延伸在起动机齿圈的齿的轴向长度上,其中起动过程不能受到参考标记的妨碍。首先在制造技术上费事的是:一个改变的起动机齿圈需这样地与飞轮连接,以致参考标记相对一个确定的曲轴位置可正确地定位。
发明内容
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发送轮上除前序部分的特征外还提出:至少一个参考标记轴向上与起动机齿圈的齿隔开地设置在支架的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取消了一个单独的发送轮,而对起动机齿圈的工作无影响或在制造期间不会使起动机齿圈在支架上的装配变难。因为当前起动机齿圈具有比传统的单独板金发送环多得多的齿数(大于130),就产生了对曲轴位置更精确检测的优点。发动机控制装置则可就这种更精确的数据转换为燃料的节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被视为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参考标记被构成支架的表面内的径向孔。这种径向孔具有几毫米的深度,尤其约为4毫米的深度,它与一个市场上流行的接收部件相配合足以用于检测目的,与例如铣削一个齿轮的两个齿相比在制造技术上成本更低。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起动机齿圈的支架被构成一个驱动发动机的飞轮或离合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曲轴角度传感装置包括一个上述类型的发送轮及一个第一接收部件,它配置给由角度标记构成的发送轨迹;及包括一个第二接收部件,它配置给由参考标记构成的发送轨迹。借助市场上流行的以电感或电容原理工作的接收部件可检测具有这种双发送传感器的发送轮。在根据本发明的曲轴角度传感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两个接收部件被组合在一个壳体中。
在附图中表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一个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发送轮的由一个飞轮携带的起动机齿圈的透视剖割图,
图2:具有根据图1的发送轮的曲轴角度传感装置的一个截面图,
图3:根据图1的发送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表示一个作为起动机齿圈1的支架2的单质量飞轮。单质量飞轮由铸铁或钢板构成及以公知的方式设置在机动车的传动路径中的发动机与变速器(这里未示出)之间。飞轮2的初级侧用法兰盘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未示出的曲轴上及在其圆柱形的表面上支承起动机齿圈。但支架2也可构成双质量飞轮,它作为一个变扭器或双离合器的一部分。飞轮2的次级侧与变速器连接。还可到一个径向孔4,该径向孔-轴向上相对起动机齿圈1偏移-被钻在支架2的表面3中约2至4mm深。这样一个径向孔可简单地制造及足以用作市场上流行的感应式接收部件的发送部件,这里称为参考标记,如下面对于图2所描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8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