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尺寸窄的栅极叠层内形成热稳定的硅化物的结构及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80049962.6 申请日: 2010-09-23
公开(公告)号: CN102782819A 公开(公告)日: 2012-11-14
发明(设计)人: A·S·奥兹坎;C·拉瓦伊;A·G·多曼尼库西 申请(专利权)人: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主分类号: H01L21/336 分类号: H01L21/336;H01L29/78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申发振
地址: 美国***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尺寸 栅极 叠层内 形成 稳定 硅化物 结构 方法
【说明书】: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要求在2009年11月4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提交的,题目为“STRUCTURE AND METHOD TO FORM A THERMALLY STABLE SILICIDE IN NARROW DIMENSION GATE STACKS”的美国专利申请S/N:12/611,946的优先权,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全文并入该专利S/N:12/611,946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集成电路的制造,并且特别地涉及前段工艺(Front-End of the Line)(FEOL)处理,以及更特别地涉及用于在具有窄的栅极长度的场效应晶体管(FET)中制造硅化物的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例如,FET(场效应晶体管))的制造中,将硅化物用作触头材料是熟知的。硅化物给FET源极区/漏极区以及栅极导体提供了具有相对低的薄层电阻的材料,其中相对低的薄层电阻还会导致相对低的接触电阻。低的薄层电阻使得在硅化物内获得了良好的电流流动,而低的接触电阻允许了与用来连接布线层的触头(例如,钨插塞)的良好的电连接。典型的硅化物材料是NiSi。同样已知的是,合金元素(例如,Pt)可以被用来提高硅化物在后续的处理期间的热稳定性。但是,合金材料(例如,Pt)会增加硅化物的薄层电阻,并因此同样增加接触电阻。

例如,考虑形成CMOS器件的常规方法。图1示出了在处理的中间阶段的典型的CMOS FET。晶片100包括半导体衬底110,例如,Si、SiGe、绝缘体上硅(SOI)等。浅沟槽隔离(STI)区145被形成。栅极叠层125形成于衬底110之上,包括形成于栅极电介质115之上的栅极导体120,例如,多晶硅栅极导体。栅极叠层的侧壁由电介质间隔件140所覆盖。源极区/漏极区130形成于与栅极叠层125相邻的衬底内。

参照图2,金属薄层150沉积于晶片100的表面之上。例如,该金属薄层可以是适用于与下层的衬底110和栅极导体120内的半导体材料形成硅化物的金属。在本例中,可以使用Ni1-xPtx(x是合金百分比),其中包含Pt以提供热稳定性。

然后,晶片在例如250℃~450℃的温度下退火。Ni1-xPtx将与在栅极导体120和衬底源极区/漏极区130内的半导体(例如,Si)选择性地反应,以形成硅化物层155。Ni1-xPtx不会与电介质间隔件140或STI区145反应,从而硅化物层155是自对准的。该选择性的、自对准的硅化处理通常称为硅化工艺(salicide process)。所产生的结构示出于图3中。

然后,通过例如选择性湿法蚀刻来去除未反应的Ni1-xPtx金属,使Ni1-xPtx硅化物155留在栅极导体120和源极区/漏极区130之上,如图4所示。但是,尤其是在具有窄的(即,小于大约65nm的)栅极尺寸的器件中,在Ni1-xPtx硅化物155的上部155’会倾向于发生Pt的偏析。这具有增加硅化物的薄层电阻的缺点。例如,10%的Pt将会使硅化物的薄层电阻增加大约50%。

随着器件不断缩放为更小的尺寸,希望提供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还提供低的接触电阻和低的薄层电阻的硅化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具有小于或等于65nm的宽度的窄的栅极叠层的集成电路,该栅极叠层包括硅化物区,该硅化物区含有在硅化物中远离硅化物的顶表面的且朝着由在栅极导体的侧壁上的间隔件的下拉高度所界定的下部的区域内偏析的Pt。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间隔件在硅化物形成之前被下拉。硅化物首先通过在250℃~450℃的温度下的形成退火来形成。随后是,在450℃~550℃的温度下的偏析退火。Pt沿着硅化物层的垂直长度的分布在偏析区内具有峰值Pt浓度,以及Pt偏析区在峰值Pt浓度的一半处的宽度比在硅化物层的顶表面与下拉间隔件高度之间的距离的50%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未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9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